高教信息

    高教动态
    专家观点
    他山之石
    国外视野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高教信息-专家观点-正文
吴岩:国际共识 中国创新
2022-07-08

尊敬的玉波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由于疫情原因,几经周折的2021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今天终于在中山大学举行。因为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我认为“中国”和“国际”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词。下面,我想就“未来1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共识是什么”“中国创新的着力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国际共识

刚才,大家在发言中多次提到5月18-22日在西班牙举办的第三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跨世纪的24年里,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共举办了三次。1998年,第一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法国巴黎举办。此次会议发布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指出,21世纪将是更加注重质量的世纪,由数量向质量的转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主题词是“质量”。谁重视质量,谁将胜出,谁轻视质量,谁将被淘汰出局,重视质量将是世界高等教育一个时代的命题。

2009年,第二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法国巴黎举办。此次会议发布的《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指出,当代高等教育中,质量保障至关重要,而且必须包括所有利益相关者,要形成多种的评价模式,形成质量文化。会议的关键主题词是“质量保障”。我们要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质量文化。

上个月,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这次大会发布了一个高等教育未来10年的路线图,即《超越极限:重塑高等教育的新路径》。会议的主题是“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未来”,路线图提出了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六大基本原则和六大变革的主要方向。其中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包容公平和多元化,主题词是“公平”,公平是第一原则。二是学术自由和所有利益相关方参与,主题词是“利益相关方”,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方,不仅仅是大学内部的师生管理者,还包括社会、政府、企业、雇主和用人单位等。三是培养探究式、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主题词是“创造力”,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从“我会干我能行”变成“我敢闯我会创”。四是诚信和道德,主题词是“道德准则”,也就是我们说的不仅要成才,还要成人。五是对可持续和社会责任的承诺,主题词是“社会责任”,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发展自身的小逻辑要服从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六是通过合作而非竞争实现卓越,主题词是“卓越”“合作”,这是社会发展未来需要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要通过合作实现卓越。

关于高等教育未来变革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提出公平和可持续地享有高等教育,主题词是“可持续发展”。二是提供更全面的学习体验,主题词是“学习体验”,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而不是教师中心。三是推动跨学科、超学科的开放和交流,主题词是“跨学科和超学科”,这与“四新”建设提出的要“交叉融合再出新,打破学科壁垒”十分契合。四是提供满足青年和成年人终身学习需要的途径,主题词是“终身学习”。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要向适龄的青年和所有成年人提供终身学习保障。五是构建内容多样、方法灵活的综合学习体系,主题词是“多样化”。高等教育要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推动多样化发展。六是技术赋能高校教学和研究,主题词是“技术”,高等教育数字化要为教学和研究提供有效支撑。

总的来看,第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三个关键词是“超越极限、新路径、重塑”。这三个关键词就是让我们高等教育发展自身的小逻辑要服务服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要超越高等教育的围墙,自身在内部要打破原有学科专业的固化壁垒。“新路径”就是要打破原先高等教育的路径障碍,要强调探索和创新。“重塑”是要建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范式。这三个关键词归结起来就是创新发展,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与本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主题高度契合。

二、中国创新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有很多创新发展的举措,其中有五大创新十分重要。

(一)建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范式

新工科建设从2017年开始推进了五大改革。一是抓共识,二是建专业,三是改课程,四是变结构,五是产教融合。

新医科建设的定位从“小学科、大民生”向“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转变。我们举行了医学教育专家座谈会,听取有关专家意见建议;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部署了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布点建设;连续10年举办了10届医学技术大赛,在临床医学、中医、护理、公共卫生、医学技术方面让所有的学生不仅仅在书本上学习到东西,更多是动手,变成未来优秀的好医生;开展了校企联合“新订单式”培养,已为西部基层老百姓卫生健康事业培养了7万余名全科医生,成为基层老百姓健康生命的“守门人”。

新农科建设要服务新农业、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态,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对广大师生予以勉励和期望。近年来,我们抓创新,研制出台《加快新农科建设 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抓专业,研制《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设置指南》;抓研究,组织召开全国新农科建设工作推进会,组织实施了首批407个新农科研究项目;抓基地,建成了184个耕读教育实践基地。

新文科建设就是要推动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构建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我们组织召开了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成立全国新文科教育研究中心,实施了首批1011个新文科实践项目,推出了“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中国经济大讲堂、中国艺术讲堂”四大讲堂,让新文科建设在高起点中能够培养一批知中国、爱中国、懂中国,会讲中国故事、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批时代新人。

总的来说,深化“四新”建设是包括了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评价等在内的关于人才培养范式的中国方案,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高等教育应答,是高等教育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时代应答,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要服务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大逻辑的主动应答,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给出的中国应答。从2017年提出“四新”建设以来,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正在逐渐改变中国高等教育的样貌。

(二)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

我们实施了六卓越计划2.0,包括“卓越工程师计划”“卓越法治人才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计划”“卓越医生计划”“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卓越教师计划”。目前,教育部联合中央14个部委单位共同推动这项工作,从原先的“单兵作战”到“集体发力”,已取得比较好的成效。

(三)解决卡脑子的问题:实施“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

“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自2018年开始启动,相较于1.0,已有了新的变化。一是拓围,从原先的5个学科拓展到20个学科,从原先的基础理科拓展到基础理科、基础医科和基础文科。二是增量,从原先的20所学校、80个基地,拓展到77所学校、288个基地,从原先的千人计划到万人计划。三是提质,2.0培养定位于为中国和世界培养未来的杰出自然科学家、杰出医学科学家、杰出社会科学家。四是创新,2.0从入口选拔开始,在招生、培养、使用、保障、评价方面都实现创新,就是要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探路者,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先行者”。

(四)建设更有质量的高等教育公平: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

《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有力支撑中西部经济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人才振兴。要布一个大局,以在西安、兰州、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打造高校集群发展“西三角”,西北高教发展新引擎和西南高教开放新高地。要推一组大招,积极推动人才西进,要在西部布局重大平台,强化条件保障,引导学生建功立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和东中西部高校协作。要下一盘大棋,完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调整、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型发展等五项机制。2022年9月,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工作推进会将在兰州大学召开。

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已有东部119所高校援助西部103所高校,实现了西部地区全覆盖。已向西部单独划拨了近5000个博士招生指标,近1700个硕士招生指标。已为西部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培养了7万余名全科本科医生,每一个乡镇卫生院都有2.5名本科以上的全科医生,极大改变了西部基层群众的健康生命的“守门人”质量和水平。

(五)推进学习革命:实施数字化战略,建设智慧高教平台

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这个平台汇集了十大板块,包括课程、教材、教研、课外成长等,是一个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课内和课外教育横向联通、本科硕士纵向贯通的中国国家高等教育智慧平台。这一平台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一是资源种类全、服务类型多、应用规模大。覆盖全部高等教育14个学科门类,92个专业类。拥有2.7万门优质慕课和6.5万条教材课件,可提供慕课线上作业、课堂讨论、考试测评等方面服务。目前平台已有注册用户3亿,访问总量已达180亿次,特别是国际用户已经突破了1300万人,覆盖了146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平台。假以时日,将成为中国在在线教育领跑世界的关键载体。

二是汇聚好大学、好老师、好资源。平台汇集了一大批来自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优秀高校,以及名师大家、院士学者的课程。我们还从5万门慕课中选出了2.7万门优质课程,其中包括1800余门国家一流课程。

三是高效便捷,实现全网好课一站搜索。智慧平台实现了一键在手,全网好课近在眼前的效果。不管用什么搜索方式都可以得到满意服务。

四是提供国际化、多语种课程服务。平台设有两个子平台,即爱课程的国际平台和学堂在线国际版,拥用14种语言资源向全世界进行传送,同时,提供了近千门国际课程及配套服务。

五是智能管理,实现平台管平台。平台能提供防止刷课、刷考的服务。同时,在优质资源共享、虚拟教研室、慕课领跑世界方面做了非常好的探索。平台建设中,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永远在线的“中国金课堂”,实现实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可学的教育愿景。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定位是什么?我们认为应该是“三更”,即更中国、更国际、更创新。“更中国”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更国际”就是要有国际发展共识,“更创新”就是这次世界大会为未来十年高等教育发展所给出的关键词。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我们的重要任务是什么?就是走好中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就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让我们一起努力,让中国高等教育走得更稳、跑得更快、飞得更高!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吴岩6月26日在2021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主论坛上的报告】

关闭窗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