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陕教〔2017〕171 号关于“四个一流”建设的通知文件,依据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专业建设标准(本科)的具体要求,结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自身办学定位,我校特制定“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遵循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 “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善创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建成省级“一流专业”为统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专业特色,完善课程资源为重点,优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健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着力提升专业内涵和课程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二、建设目标
我校将小学教育专业定位于服务陕西省小学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满足小学教育新课改的迫切需要,满足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高的根本需要。我校将根据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的总体部署,乘势而上,全面落实,在2019年至2022年把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成为充分满足标准的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一流专业,通过国家师范生专业二级认证。
三、建设内容与措施
(一)招生就业
1.招生工作
由招生部门和院系联合成立小学教育专业招生工作小组,实施小学教育专业招生宣传专项工作,分别就省内和省外两个生源地高中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招生宣传,不断提高高中毕业生报考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第一志愿上线率。
2.就业工作
由就业部门和院系联合成立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对全体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针对性指导,为毕业生提供多元的就业渠道信息。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3.建立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联络机制,对毕业生就业去向,通过电话、邮件、微信、实地探访等多种形式的联系方式进行跟踪调查。
(二)人才培养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制度,由教育科学学院教学委员会主持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修订工作。修订过程要放眼全省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状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科学设置课程,严格落实核心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度,实行核心课程合格建设检查制度。
2.制定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框架
实施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探索制定符合小学教育事业需要的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框架,为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3.提高师范生教师资格考试过关率
实施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加强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师范生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85%以上。
(三)师资队伍
1.专业带头人
加强专业带头人的遴选和培养工作,提高专业带头人的标准,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严格考察选拔。专业带头人必须具备教授职称,教学评价优秀,主持过省部级以上课题,并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篇以上。在工作过程中,严格落实专业带头人的考核机制,专业带头人每年需发表研究论文3篇以上。
2.数量与结构
坚持以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和培养为重点,以高级职称和博士学历教师的引进与在职进修为关键,逐渐建立起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教授、副教授占比≥40%,具有博士学位占比≥30%,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占比100%,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0%,中小学一线兼职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占比≥25%,生师比达到师范类专业国家二级认证标准。
3.能力与水平
实施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课程与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针对全体教师的共同需求,以及个别教师的个性需求,专门就教师在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和教学能力等薄弱的环节,开展补齐短板的工作。加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教师的教学、科研成果产出。
4.教师教学投入与师德建设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全体教师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潜心育人,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率达90%以上,整体教学水平高。
5.师资培养与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小学教育”校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逐年选派教师参加基层锻炼、高校教师单科进修、国内国际访问学者等活动,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稳步提高。
(四)课程建设
1.制定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计划
课程建设是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核心和抓手。通过制定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计划,理清专业建设思路,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度,加强教师与课程的紧密联系。
2.建设期间,建设校级精品课程3门。
3.建设期间,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
4.建设期间,开设2门以上双语教学的课程。
(五)教材建设
1.制定小学教育专业教材丛书建设计划
根据教师专长、课程性质成立多个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编写组。按照“教师—课程—教材”的逻辑,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编写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由专任教师负责编写专业特色课程教材。有计划地启动、实施小学教育专业系列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
2.一流专业建设期间,编写出版省级及以上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教材3本。
(六)教学条件
1.经费投入与图书资料建设
根据一流专业建设需要,重点支持一流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期间,投入经费40万元(省上拨款10万,学校配套30万)。
在教育学原有图书资料库的基础上,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图书资料建设力度,保证资料的更新和补充,满足教学需求。
2.建设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
开辟专门室内空间,建设我校师范生技能训练中心,委托教育科学学院统筹管理,支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
3.建设10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与小学校的工作联系,通过课程见习、教育实习将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有序组织到一线工作中,借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的综合素养。同时,将一线教师和实践经验引进我校课堂,丰富和活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与现实的衔接性。
(七)教学研究
1.建设期间,围绕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开展校级教改立项10项。
2.建设期间,围绕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省级教改立项2项。
3.建设期间,发表核心期刊教学研究论文10篇以上。
(八)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
1.院系建立《一流专业建设管理制度》,由院长总负责,分管副院长负责具体执行,保证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有序推进。
2.建立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监控机制
按照院校两级监控,每学期制定建设目标,落实建设任务,每学年评估检查建设效果的思路,建立“过程导向、结果佐证”的评估监控机制。
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定期地实施现场评估,阶段性地开展“以建设成效数据为根本,以教育教学运行记录为基础、以学生学习成果为中心、以师生调查和访谈为参考”的评估检查,避免“只看材料、不看效果”的形式化评估。
(九)专业特色培育
1.以培养“应用型”、“全科型”小学教师人才为目标,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形成对接小学教育事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2.塑造以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教研,开展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办学的社会声誉为主线的质量特色。
(十)创新创业教育
1.关注小学教育现实问题,组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学生工作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实施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研究项目比赛。
2.建设期间,培育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项以上。
四、建设进度
2020年度
1.制定“一流专业”建设管理制度,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执行,规范一流专业建设工作。
2.成立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相关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制定本小组工作任务清单和实施方案。
3.根据一流专业建设标准,修订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制定小学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完成本年度教师队伍建设任务。按照“责任到人”的原则,分配教师专业建设任务。
5.制定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计划,完成本年度课程建设任务。
6.制定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建设计划,完成本年度教材建设任务。
7.开展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框架教改研究。
8.制定本年度建设经费预算和经费使用计划,本年度投入经费10万元。
9.检查一流专业建设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各工作小组的工作成效。
2021 年度
1.在检查结果的基础上,修订一流专业建设管理制度,调整各工作小组的工作方案。
2.组织实施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继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3.通过全国师范类专业一级认证。
4.完成本年度教师队伍建设任务。
5.完成本年度课程建设任务。
6.完成本年度教材建设任务。
7.制定本年度建设经费预算和经费使用计划,本年度投入经费15万元。
8.检查一流专业建设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各工作小组的工作成效。
2022年度
1.全面建成符合标准的省级一流小学教育专业,准备迎接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成果评估。
2.完成本年度教师队伍建设任务。
3.完成本年度课程建设任务。
4.完成本年度教材建设任务。
5.通过全国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6.制定本年度建设经费预算和使用计划,本年度投入经费15万元。
7.开展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成果自评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教育科学学院成立“一流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统筹专业建设方案,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课程与教学系、教育学系全体教师为建设的主要成员。建设工作小组根据需要设置各专项工作小组。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工作,由建设工作小组按照年度制定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度保障
教育科学学院统筹制定《“一流专业”三年建设规划》、《“一流专业”建设管理制度》、《“一流专业”建设评估管理办法》,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提供建设步骤、建设管理、建设成效的宏观引领和具体指导。
(三)经费保障
教育科学学院按照 “一流专业”建设经费优先使用的原则,编制建设年度经费预算,制定小学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经费年度使用计划,根据计划分配各项建设工作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