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教学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新版首页|教学动态|正文
    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013年07月03日 10:38 点击:/次

    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专业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2012年4月


    目录

    1.《西方心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1

    2.《概率论》课程教学大纲……………………………………………………………………………… 11

    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16

    4.《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6

    5.《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8

    6.《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49

    7.《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55

    8.《人格与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65

    9.《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81

    10.《心理与教育统计》课程教学大纲……………………………………………………………………89

    11.《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97

    12.《管理与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11

    13.《学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24

    14.《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130

    15.《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37

    16.《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145

    17.《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54

    18.《沙盘疗法》课程教学大纲……………………………………………………………………………161

    19.《情绪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65

    20.《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169

    21.《SPSS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77

    22.心理学本科专业教育实习大纲…………………………………………………………………………182

    23.心理学普通本科专业课程实习大纲……………………………………………………………………187


    《西方心理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22001

    课程名称:西方心理学史

    英文名称:Western Psychology Histor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54

    学  分:3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西方心理学史》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需具备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同时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前人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和重大成就,前人对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各种争论及其发展趋势的预见,掌握心理学与相关学科在发展上的联系,了解西方各国心理学在发展上的相互影响与各自的传统特点。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第三章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第四章行为主义;第七章精神分析;第十章认知心理学;第十一章人本主义心理学。

    课程难点:第一章中第二节第三节心理学独立的背景与条件;第三章机能主义与构造主义的对立;第四章第七章第十一章心理学三大势力的观点及其关系。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辅之课堂讨论,着重沿着心理学(思想)发展的线索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用多媒体课件

    (五)实践环节

    1.名称:讨论、习题、课外实践等

    2.主要内容与要求:心理学各大流派理论观点梳理及辨析

    3.学时分配: 18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绪论

    3

    2

    5

    PPT幻灯片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3

    2

    5

    PPT幻灯片

    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3

    3

    PPT幻灯片

    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

    2

    2

    4

    PPT幻灯片

    行为主义

    3

    3

    PPT幻灯片

    行为主义的发展

    2

    1

    1

    4

    PPT幻灯片

    格式塔心理学

    2

    2

    4

    PPT幻灯片

    精神分析

    3

    2

    5

    PPT幻灯片

    录像

    精神分析的发展

    3

    2

    5

    PPT幻灯片

    皮亚杰学派

    3

    3

    PPT幻灯片

    认知心理学

    3

    2

    5

    PPT幻灯片

    十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

    3

    2

    5

    PPT幻灯片

    十二

    总结与展望:心理学的新取向

    3

    3

    PPT幻灯片

    合计

    36

    0

    9

    5

    4

    0

    5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本课程又为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按使用的重要性程度、顺序排列,并注明编者姓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

    教 材:

    叶浩生主编.《西方心理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主要参考书目:

    车文博主编.《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

    高觉敷主编.《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

    波林著,高觉敷译.《实验心理学史》.商务书馆,1981年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课程考核方法为考勤(10%),平时作业(20%),考试(7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熟悉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1.△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这棵大树的主干,而心理学史则是这棵大树的根基

    2.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史研究

    3.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

    第二节 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1.△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2.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

    3.△构造心理学

    4.△机能心理学

    5.△行为主义

    6.△精神分析

    7.△格式塔心理学

    8.△人本主义心理学

    9.△认知心理学

    第三节 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1.△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

    2.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供了一种整合力量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

    4.○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的精神

    第四节 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

    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

    2.现在主义与历史主义

    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两个基本方面起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1.古希腊早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2.古希腊繁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3.△古希腊晚期与古罗马时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4.△西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5.○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思想

    第二节 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1.△近代西方哲学奠基者的心理学思想

    2.△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3.○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

    第三节 西方近代科学的心理学思想

    1.天文学与心理学

    2.△○生理学与心理学

    3.△○物理学与心理学

    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冯特的心理学思想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1.冯特的生平

    2.△○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3.○对冯特的评价

    第二节 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国心理学家

    1.△艾宾浩斯

    2.格奥尔格·缪勒

    3.缪勒的学生

    第三章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的历史背景,掌握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

    1.铁钦纳的生平

    2.构造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3.△构造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

    4.○对铁钦纳和构造心理学的评价

    第二节 美国机能主义的兴起

    1.△詹姆士的心理学思想

    2.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科学背景

    3.○其他学者的心理学思想对机能主义的影响

    第三节 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1.△杜威

    2.安吉尔

    3.卡尔

    第四节 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

    1.桑代克

    2.武德沃斯

    第五节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及其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1.△○机能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的比较

    2.机能心理学的局限性

    第四章行为主义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体系,了解其它早期行为者。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2.△哲学背景

    3.神经生理学背景

    4.△心理学背景

    第二节 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1.△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

    第三节 其他早期的行为主义者

    1.梅耶

    2.△麦独孤

    3.霍尔特

    4.魏斯

    5.亨特

    6.拉什里

    第四节 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1.△○行为主义的贡献

    2.△○行为主义的局限

    第五章行为主义的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新行为主义的产生背景、发展及其思想观点和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行为主义的产生

    1.哲学背景

    2.△心理学背景

    第二节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行为

    2.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

    3.△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

    4.学习的类型

    5.对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的简评

    第三节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1.△托赫尔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2.○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3.赫尔的行为原理

    4.△○托对赫尔逻辑行为主义的简评

    第四节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1.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2.△○托斯金纳的行为原理

    3.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

    4.○托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

    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熟悉格式塔心理学产生背景和思想观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1.△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

    2.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思想

    1.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式塔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3.△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

    1.△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2.△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

    第四节 拓扑心理学

    1.勒温的心理动力场理论

    2.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及其发展

    3.△○对勒温理论的评价

    第七章精神分析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精神分析的历史背景,掌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了解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

    1.△社会历史条件

    2.文化思想渊源

    第二节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1.弗洛伊德的生平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

    3.△○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 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

    1.△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2.△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第八章精神分析的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哈特曼、艾里克森、克莱因、霍妮、弗罗姆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

    1.△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2.△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

    3.△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4.△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

    5.△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

    第二节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1.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2.△○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的发展

    3.能量的中性化

    4.自我的适应过程

    5.○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

    第三节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1.自我及其同一性

    2.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

    3.△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4.对艾里克森理论的评价

    第四节 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

    1.对象和对象关系

    2.儿童发展观

    3.○游戏疗法

    4.对克莱因对象关系理论的评价

    第五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1.神经症的文化观

    2.神经症病理学

    3.神经症的治疗

    4.△○对霍妮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评价

    第六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1.论人的处境及需要

    2.△○社会性格论

    3.社会潜意识论

    4.△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

    5.△○对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评价

    第九章皮亚杰学派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和发生认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

    1.皮亚杰的生平

    2.皮亚杰理论与生物学的关系

    3.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哲学的关系

    4.△○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

    5.△皮亚杰理论与控制论

    第二节 皮亚杰理论

    1.△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

    2.关于认知发展的机能

    3.△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划分依据

    4.△○认知发展的阶段

    5.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6.○皮亚杰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第三节 皮亚杰理论的发展

    1.△早期新皮亚杰学派

    2.△近期新皮亚杰学派

    第四节 对皮亚杰学派的评价

    1.△○皮亚杰学派的贡献

    2.皮亚杰学派的局限

    第十章认知心理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观点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

    1.认知心理学的哲学渊源

    2.△○现代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和矛盾运动

    3.△相关学科的研究和社会需要的影响

    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1.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2.△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3.△○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三节 联结主义的认知心理学

    1.联结主义和第二次认知革命

    2.△联结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模型

    3.联结主义模型的学习规则

    第四节 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1.△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贡献

    2.△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局限

    3.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

    第十一章人本主义心理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背景和基本思想观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潮渊源和历史背景 

    1.社会历史背景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

    3.心理学背景

    第二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建立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崛起时期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迅速发展

    第三节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1.△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及自我实现论思想

    3.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

    4.△○对马斯洛的简要评价

    第四节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1.罗杰斯的人性观

    2.△罗杰斯的自我论和人格理论

    3.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4.△○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5.△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第五节 罗洛•梅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1.△罗洛•梅的存在心理学观点

    2.△罗洛•梅的人格理论

    3.○罗洛•梅的焦虑理论

    4.对罗洛•梅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第六节 超个人心理学

    1.超个人心理学的产生及基本主张

    2.△超个人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应用研究

    3.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初步评价

    第七节 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积极意义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局限性

    第十二章总结与展望:心理学的新取向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进化心理学、后现代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进化心理学

    第二节 △后现代心理学

    第三节 △○积极心理学

    大纲制订人:朱金卫

    大纲审定人:曲 苒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概率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22002

    课程名称:概率论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36

    学  分:2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牢固掌握随机事件及其概率的运算法则,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与数字特征,统计量及抽样分布定理,参数估计与检验的方法;

    一般掌握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独立随机序列的极限定理,参数估计的最优性及检验的最优性;

    一般了解线性回归方程及其检验。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

    课程难点: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抽样分布;统计估计;假设检验。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学生的大量练习与作业。

    (五)实践环节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3

    3

    PPT幻灯片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3

    3

    PPT幻灯片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

    4

    PPT幻灯片

    特征函数

    4

    4

    PPT幻灯片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4

    4

    PPT幻灯片

    抽样分布

    4

    2

    6

    PPT幻灯片

    统计估计

    4

    2

    6

    PPT幻灯片

    假设检验

    3

    3

    PPT幻灯片

    回归分析

    3

    3

    PPT幻灯片

    合计

    32

    0

    0

    4

    0

    0

    36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基础研究方法类课程的基础,为科学心理学研究提供统计理论基础。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盛骤等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3月

    主要参考书:

    余锦华,石北源,杨维权著.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魏宗书等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4月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课程考核方法为考勤(10%),平时作业(20%),实验(10%)考试(6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理解概率与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加法

    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理解事件独立性和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贝努里概型和二项公式的应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随机现象与统计规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二节 随机事件及其运算

    1. 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2. △事件的集合表示

    3. 样本空间

    第三节 三种概率计算模型

    第四节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

    第五节 条件概率及三大公式

    第六节 事件的独立性与贝努里概型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会计算与随机变量有关的事件的概率。

    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概率密度与分布函数的关系;掌握离散型的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及相互关系,连续型的均匀分布,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并能进行应用。理解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 △随机变量的定义、类型

    2. △○分布列、密度函数

    3. 分布函数

    第二节 多维随机向量及其分布

    第三节 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条件分布

    第四节 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1. 某些重要变换(线性变换、和、商)的分布

    2. △○三个重要的概率分布(c2分布、t分布、F分布)

    第三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和相关系数的概念;掌握随机变量数字特征计算方法;会求随机

    变量函数的数字特征;掌握常用分布的数字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

    第二节 随机变量的各阶矩

    第三节 随机向量的数字特征

    第四章特征函数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特征函数的概念和基本分析性质,并加以灵活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

    1. 特征函数定义及性质

    2. △○常见概率分布的特征函数

    第二节 反演公式与唯一性定理

    第三节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和的特征函数

    第四节 多维随机向量的特征函数

    第五章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切贝谢夫不等式;了解切贝谢夫大数定律和贝努里大数定律。了解中心极限定理,并能进行

    简单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随机变量序列的几种收敛性

    第二节 大数定律

    第三节 中心极限定理

    第六章 抽样分布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总体与样本以及统计量的概念,掌握正态分布、c2分布和t分布的概念以及它们各自临界值

    的查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理统计简介

    第二节 基本概念

    第三节 抽样分布定理

    1. 样本的联合分布

    2. ○顺序统计量的分布

    3. △○抽样分布定理

    第七章 统计估计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参数估计中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思想方法。掌握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的计算方法,了解

    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掌握区间估计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 参数与非参数估计

    2.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第二节 参数的点估计

    1. 矩法估计、最大似然估计

    2. ○估计量的无偏性与优效性、最小方差无偏性

    第三节 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四节 分布密度与分布函数的估计

    第八章 假设检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掌握正态总体下未知参数的假设检验的基本方法。理解总体分布假设

    检验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概念

    1. ○原假设与备选假设

    2. ○显著性检验与否定域

    3. ○两类错误

    第二节 单一正态总体的参数假设检验

    第三节 非参数检验

    1. 分布函数拟合检验

    2. 随机变量独立性检验

    第九章 回归分析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线性回归分析与最小二乘法

    第二节 线性回归方程的检验

    大纲制订人:李明军

    大纲审定人:张 雄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22003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

    英文名称:Study Partner for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36

    学  分:2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为学习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学等奠定人体解剖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神经运动的基本规律。

    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进一步增强自学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训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重点培养和提高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第二章运动系统 骨连结的结构与功能、人体肌肉的分布;第三章神经系

    统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第六章循环系统心脏的外形结构及比邻、心动周期、心肌的自动节律性;第七章呼吸系统;第八章消化系统 呼吸管道和呼吸运动。

    课程难点:第六章循环系统 特殊传递束、心动周期、心脏的射(泵)血过程;第三

    章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下丘脑、垂体的结构与联系、腺垂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开拓和获得知识

    的能力,在内容的讲授上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深入浅出,举一反三,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具体方法有:讲授、实验、讨论和作业练习

    具体手段有: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五)实践环节

    1.名称:讨论、习题、课外研习等

    2.主要内容与要求:观察颅骨躯干骨及其连结;观察运动系统;观察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观察脑神经、脊神经;观察眼模型、耳模型、心脏模型;观察循环系统;观察;呼吸系统;观察消化系统;观察泌尿系统;观察男女性生殖系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3.学时分配:9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

    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绪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2

    PPT幻灯片

    人体的基本结构

    2

    2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运动系统

    2

    2

    4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神经系统

    2

    2

    4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感觉器官

    2

    2

    4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血 液

    1

    1

    2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循环系统

    2

    2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呼吸系统

    2

    2

    4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消化系统

    2

    1

    3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2

    2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泌尿系统

    2

    2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十一

    生殖系统

    2

    2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十二

    内分泌系统

    2

    1

    3

    PPT幻灯片

    合计

    25

    0

    3

    6

    2

    0

    36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特别是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课。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岳利民.人体解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7月

    主要参考书:

    Sylvia Mader 主编.人体解剖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王芬,左明雪主编.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朱妙章主编.大学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迟素敏主编.内分泌生理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

    伯树令等主编.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周美娟等主编.人体组织与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沈岳良等主编.现代生理学实验教材.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

    辜清等主编.人体组织学与人体解剖学试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课程考核方法为考勤(10%),平时作业(20%),实验

    (10%)考试(6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绪 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机体的内环境以及生理功能的调节,正、负反馈的概念。

    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

    第三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四节 ○体内控制系统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四大基本组织结构及

    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

    1.△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细胞的增殖

    3.细胞膜的物质运转

    第二节 △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及分类

    1.被覆上皮

    2.腺上皮

    3.细胞间连接

    第三节 结缔组织的分类特点

    1.疏松结缔组织

    2.致密结缔组织

    3.脂肪组织

    第四节 肌组织

    1.○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2.○平滑肌结构特点

    3.心肌的特化结构

    第二章 运动系统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结构特点,了解神经-骨骼肌接头的结构特点、掌握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

    传递过程,熟悉影响神经-骨骼肌接头兴奋传递的主要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骨与骨连接

    1.△骨的形态

    2.△骨的构造

    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

    4.骨的生长和发育

    5.△骨连结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肌肉

    1.肌肉的一般形态与功能

    2.△○人体肌肉的分布

    第三章 神经系统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 掌握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功能活动(如对感

    觉的分析、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等)中的作用, 掌握高级神经对机体的支配,理解神经系统在维持稳态、调节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的功能平衡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绪论

    1.△神经系统的概述

    2.△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第二节 神经系统解剖

    1.脊髓和脊神经

    2.脑和脑神经

    3.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

    第三节 神经系统基本功能

    1.神经系统运动功能

    2.神经系统感觉功能

    3.○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

    4.脑的高级功能

    第四章 感觉器官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主要感觉器官的一般解剖结构,熟悉眼球的折光特性、调节与视觉、色觉的形成机制,掌握

    听觉的产生过程,了解位觉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2.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第二节 视觉

    1.△眼的解剖结构

    2.△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3.○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第三节 听觉

    1.△耳的解剖结构

    2.外耳和中耳的传音功能

    3.内耳(耳蜗)的感音功能

    4.前庭器官感受器

    第四节 其他感受器官

    1.嗅觉

    2.味觉

    3.皮肤的感觉功能

    第五章 血 液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血液的理化特性及生理意义,生理止血过程,血型分型依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1.△体 液

    2.△内环境及其相对稳定

    3.△○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作用

    第二节 血液组成及血浆

    1.△血液的组成

    2.血浆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3.○血浆的理化特性

    第三节 血细胞的形态、发生和生理功能

    1.△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第四节 凝血、出血和纤溶

    1.凝血因子

    2.血液凝固过程

    3.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第五节 血型和输血

    1.ABO血型

    2.○Rh血型

    3.白细胞与血小板血型系统

    第六章 循环系统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心脏的解剖及功能,掌握动脉血压形成及影响因素,掌握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掌握心血管活动、动脉血压以及冠脉流量的调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脏的结构

    1.△心脏的外形结构及比邻

    2.心腔及壁的结构

    3.○特殊传递束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动周期

    2.○心脏的射(泵)血过程

    3.衡量泵血的指标

    4.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第三节 心肌的生理

    第四节 心肌的兴奋性

    1.△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2.○心肌的传导性

    3.○心肌的收缩性

    第五节 血管生理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分布

    2.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

    3.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4.○微循环

    5. 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6.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第六节 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2.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第七章 呼吸系统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呼吸的意义及呼吸的基本过程,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熟悉气体的血液运输形式,呼

    吸节律的产生和呼吸运动的调节。介绍肺内微环境调控研究的有关进展(如肺表面活性物质研究,气道高反应与哮喘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

    1.△呼吸管道

    2.肺

    3.胸膜和胸膜腔

    第二节 呼吸运动和肺通气

    1.△呼吸运动(肺通气原动力)

    2.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

    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第三节 气体交换和运输

    1.△○气体交换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3.咳嗽反射和异常呼吸

    第八章 消化系统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结构,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特性,了解胃肠神经支配,掌握胃内消化和小肠内

    消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消化系统概述

    1.△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2.△消化腺的分泌功能

    3.○胃肠的神经支配

    第二节 消化器官的形态构成

    1.消化管

    2.消化腺

    3.腹膜

    第三节 消化

    1.口腔内消化

    2.胃内消化

    3.小肠内消化

    第四节 吸收

    1.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2.小肠对三种营养物质和水份的吸收

    第九章 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能量代谢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及其测定;产热与散热的方式和部位,

    影响因素对能量代谢﹑基础代谢﹑体温的作用机制及结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生理

    1.△糖、脂肪、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2.维生素

    3.无机盐

    第二节 能量代谢

    1.△食物的能量转化

    2.能量代谢的测定

    3.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第三节 体温调节

    1.体温

    2.产热和散热过程

    3.体温调节

    第十章 泌尿系统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肾脏在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中的作用,掌握尿生成的过程,掌握泌尿功能的调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

    1.△肾脏的位置和形态

    2.△肾的微细结构

    3.△○肾的血液循环及其功能特点

    第二节 尿的生成

    1.△尿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

    2.○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4.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第三节 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

    1.尿浓缩稀释过程

    2.○肾髓质组织液高渗梯度形成机制

    3.直小血管在保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

    4.ADH的分泌及调节

    第四节 尿的生成和排尿

    1.肾内自身调节

    2.神经和体液调节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男女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月经周期,雌激素与孕激素的生理作用;了解卵巢的生卵

    功能;了解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与妇科内分泌疾病的关系;掌握雄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了解睾丸的生精功能及其调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1.○内生殖器官

    2.外生殖器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1.○内生殖器官

    2.外生殖器

    第三节 生殖功能及调控

    1.有性生殖过程

    2.生殖功能

    3.分娩和授乳

    4.生殖调控技术

    第十二章 内分泌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

    统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关系。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等的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熟悉信号转导机制及其新进展,了解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有关进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概述

    1.△内分泌系统及功能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3.○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第二节 下丘脑和垂体

    1.下丘脑、垂体的结构与联系

    2.○腺垂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有靶腺)

    第三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

    1.甲状腺

    2.甲状旁腺

    第四节 肾上腺

    1.肾上腺皮质

    2.肾上腺髓质

    第五节 胰岛

    1.胰岛结构和功能

    2.胰岛素

    3.胰高血糖素

    大纲制订人:孙 果

    大纲审定人:袁 宁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22004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英文名称:General Psycholog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108

    学  分:5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的课程目标,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为以后其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学生将理论融会贯通于实践。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

    课程难点: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五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多媒体授课)

    课堂教学为主,有些章节进行课堂演示实验

    (五)实践环节

    1.名称:心理学实验

    2.主要内容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3.学时分配: 36学时,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每章2-4课时实验课。


    (六)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绪论

    4

    4

    8

    PPT幻灯片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2

    2

    4

    PPT幻灯片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2

    2

    4

    PPT幻灯片 教学视频

    注意

    4

    2

    6

    PPT幻灯片

    感觉

    4

    2

    6

    PPT幻灯片

    知觉

    4

    2

    6

    PPT幻灯片

    记忆

    6

    2

    8

    PPT幻灯片

    表象和想象

    4

    2

    6

    PPT幻灯片

    思维

    4

    2

    6

    PPT幻灯片

    言语

    2

    2

    4

    PPT幻灯片教学视频

    十一

    情绪和情感

    6

    2

    2

    10

    PPT幻灯片

    十二

    意志

    4

    2

    6

    PPT幻灯片

    十三

    技能

    4

    2

    6

    PPT幻灯片

    十四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4

    4

    8

    PPT幻灯片

    十五

    气质

    4

    2

    6

    PPT幻灯片

    十六

    性格

    4

    2

    6

    PPT幻灯片

    十七

    能力

    6

    2

    8

    PPT幻灯片

    合计

    68

    36

    4

    108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普通心理学是其它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基础,在掌握普通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顺利掌握其它专业课程。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普通心理学》(第三版) 叶奕乾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年

    主要参考书目:

    《心理学与生活》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 王垒 王甦等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

    《普通心理学》(修订版) 彭聃龄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普通心理学学习与研究》 刘如平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


    (九)说明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发展以及心理的实质。明确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2.△个性

    第二节 心理的实质

    1.唯心主义的心理观与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

    第三节 心理学的任务

    1.基本任务是探索和揭露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并应用这些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服务。

    2.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

    3.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 心理学发展

    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3.实验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4.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

    第二章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本章不作为考核的内容

    第三章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人类意识的产生和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心理的发生

    2.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人类意识的产生

    1. 意识和意识水平

    2.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人类意识的特征

    1.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2.△○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注意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和掌握注意的概念、功能、外部表现、种类、特征及注意的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

    1.注意的定义

    2.注意的意义和功能

    3.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

    第二节 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第三节 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稳定性

    2.注意的广度

    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转移

    第五节 注意的理论

    1.△○过滤器学

    2.△○衰减学说

    3.△○完全加工说

    4.△资料限制和智源限制说

    第五章 感觉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感觉的定义、生理机制意义、测量以及视觉、听觉等感觉类型,了解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觉概述

    1.△○感觉的定义

    2.感觉的生理机制


    3.感觉的意义

    第二节 感觉的测量

    1.感受性

    2.感觉阈限

    3.心理物理定律

    4.○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

    第三节 视觉

    1.视觉的刺激

    2.视觉的生理机制

    3.△视觉现象及其规律

    第四节 听觉

    1.听觉的刺激

    2.听觉的生理机制

    3.听觉现象

    4.△听觉理论

    第五节 其它感觉

    1.皮肤感觉

    2.嗅觉和味觉

    3.内部感觉

    第六节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2.联觉

    3.不同感觉的补偿

    第六章 知觉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觉的定义、活动过程、基本特征以及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知觉的概述

    1.△○知觉的定义

    2.知觉的活动过程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

    2.△选择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第三节 空间知觉

    1.距离知觉

    2.方位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1.时间知觉

    2.运动知觉

    第五节 错觉

    1.错觉现象

    2.错觉产生的原因

    第七章 记忆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记忆的定义、种类、生理机制和记忆过程、记忆系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记忆概述

    1.△记忆的定义

    2.△记忆的种类

    3.记忆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识记过程

    1.识记

    2.保持

    3.再认与回忆

    第三节 记忆系统

    1.△○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4.记忆术

    第八章 表象和想象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表象和想象的定义、种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表象

       1.△表象的定义和特征

       2.表象的种类

       3.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4.表象的作用

    第二节 想象


       1.△想象的定义和想象表象的特点

       2.想象的种类

       3.想象的生理机制

       4.△想象的意义

    第三节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

    第九章 思维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思维的定义、重要特征和思维的种类,思维与语言等的关系,概念的定义、种类和形成,

      了解解决问题的定义、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定义、特点、过程和培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维

       1.△思维的定义及其特征

       2.思维的种类

       3.思维和语言

       4.△思维与非理性因素

       5.思维与脑

    第二节 概念及其形成

       1.△概念的定义

       2.概念的种类

       3.△功能

       4.△概念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定义

       2.问题解决的过程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2.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特点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十章 言语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和言语的定义、种类、生理机制,了解最典型的言语发展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言语概述

       1.语言与言语

       2.△言语的功能及活动特点

       3.△言语的种类及各种类型的特点

    第二节 动物“言语”

      只要求一般性了解。

    第三节 儿童的言语发展

       1.言语发展的阶段性

       2.△言语发展理论

    第四节 人类言语的生理机制与言语的感知理解

       1.○参与言语活动的三个分析器

       2.○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定义、特征、生理机制、作用、分类,了解最典型的情绪状态和人类较高级的社会性情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2.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3.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5.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以及表情动作

       1.分类

       2.表情动作

    第三节 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第四节 道道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

    第五节 情绪的理论


       1.○早期的两种情绪理论

       2.○三种情绪的动机--唤醒理论

       3.情绪的行为理论

       4.精神分析和体验的理论

       5.○三种情绪的认知理论

    第十二章 意志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意志的实质和意志行动的特征,以及意志的品质和培养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意志概述

       1.△意志的定义

       2.意志行动的表现

       3.△意志过程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

       4.意志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

       1.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2.△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

       3.意志的心理过程

    第三节 意志的品质与培养

       1.意志的特性

       2.意志品质的培养

    第十三章 技能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技能的相关概念和种类以及技能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进而了解和掌握技能形成的阶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技能的概述

       1.△定义

       2.技能与知识、能力

       3.熟练与习惯

    第二节 动作技能

       1.定义

       2.○运动、动作和活动

       3.动作技能的种类

       4.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点

       5.○动作技能的结构模式


       6.△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第三节 认知技能

       1.定义及种类

       2.形成的阶段

       3.○认知技能与动作技能的关系

       4.○产生式系统

    第十四章 个性和个性倾向性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格的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以及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影响因素,进而了解和掌握人格的测量,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个性的概述

       1.△定义

       2.个性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需要

       1.△定义及作用

       2.△分类

       3.△○需要的理论

       4.学生需要的研究

    第三节 动机

       1.△定义及作用

       2.分类

       3.△○理论

    第四节 兴趣

       1.定义与作用

       2.兴趣的分类

       3.兴趣的品质

       4.兴趣的发展水平

    第五节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1.理想的定义和关于理想的几项研究

       2.信念、世界观的定义和关于世界观的几项研究

    第十五章 气质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质的实质和类型,以及气质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质概述


       1.△○气质的定义

       2.△关于气质的九种学说

    第二节 气质的生理基础

       1.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第三节 气质类型

       1.传统的气质类型

       2.外向型和内向型

       3.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第四节 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1.气质对智力的影响

       2.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3.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第五节 气质的测量

       1.观察法

       2.测验法

       3.实验法

    第十六章 性格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性格的实质和类型,以及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性格概述

       1.△性格的定义

       2.△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3.性格的生理基础

    第二节 性格的结构

       1.△○性格特征的分析

       2.性格结构的动力特征

    第三节 性格的类型特征

    第四节 性格的特质理论

    第五节 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1.家庭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2.学校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3.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4.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第六节 性格的测量


       1.自然实验法

       2.问卷法

       3.投射测验

    第十七章 能力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能力的实质。能力知识的关系,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以及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能力概述

       1.△能力的定义及种类

       2.△能力和知识的关系

    第二节 智力和智力结构

       1.△智力的定义

       2.我国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

       3.△○国外学者的智力结构理论

    第三节 能力的发展

       1.能力的发展趋势

       2.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第四节 能力的个别差异

       1.△能力的类型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

    第五节 能力的测量

       1.智力测验

       2.特殊能力测验

       3.创造力测验

    大纲制订人:陈 卿

    大纲审定人:朱金卫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22005

    课程名称:发展心理学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Psycholog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72

    学  分:3

    适用对象:心理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学科基础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阐述有关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影响心理发展的有关因素,儿童认知、语言、智力、情感、个性、道德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理论,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心理的发展观,理解个体今天的心理特点是昨天发展的结果,又是明天心理发展的基础,并且了解个体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心理特征;能依据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初步分析与解决儿童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为进一步从事科研、教学与咨询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为:

    知识目标: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相互关系;理解个体发展的年龄特征,理解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几大领域与主题。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原理分析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并通过提供学生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的机会,评价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状况。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积极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尊重各个阶段个体心理特殊性的态度,树立在实践活动遵循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的理念。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以鉴别和解释个体跨时间的连续性和变化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做一个全面的概述。描述人类发展的传统体例有两种,一是编年体,二是主题体,本课程按主题体进行讲授。其中,重点为人类发展的主要理论、语言和认知的发展、情绪发展和亲密关系的建立、道德发展、家庭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以及家庭以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难点是遗传对发展的影响、认知发展。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面授课进行,穿插课前演讲、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案例分享等方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而灵活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课程的考核采用闭卷加考勤加平时作业相结合的方式。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30%,考勤占总成绩的20%,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10%。总分按百分制计算。

    (五)实践环节

    1.名称:发展心理学实验、幼儿园观察。

    2.主要内容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3.学时分配: 36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发展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2

    2

    4

    PPT课件

    人类发展的理论

    4

    6

    10

    PPT课件

    遗传对发展的影响

    2

    2

    4

    PPT课件

    孕期、围产期以及新生儿期的发展

    2

    2

    4

    PPT课件图片

    生理自我的发展

    2

    2

    4

    PPT课件

    早期的认知基础:感觉、知觉和学习

    2

    2

    4

    PPT课件

    皮亚杰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4

    2

    6

    PPT课件

    智力的测量

    2

    2

    4

    PPT课件

    语言和沟通技能的发展

    2

    2

    4

    PPT课件

    情绪发展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4

    2

    6

    PPT课件

    十一

    自我和社会认知的发展

    2

    2

    4

    PPT课件

    十二

    攻击行为、利他主义和道德发展

    2

    2

    6

    PPT课件

    十三

    家 庭

    2

    2

    2

    6

    PPT课件

    十四

    家庭以外的影响因素-电视、学校、同伴

    2

    3

    1

    6

    PPT课件

    教学视频

    合计

    36

    8

    21

    2

    5

    72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行课程为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等。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David R. Shaffer 著邹泓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 2005年

    主要参考书目:

    《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第八版)(万千心理)》 (美)谢弗等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4版)》 (美)费尔德曼著 苏彦捷等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7年

    《孩子们-儿童心理发展》 Guy R. Lefrancois著 王全志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儿童发展》 劳拉•E•贝克(美)著 吴颖等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

    《发展心理学与你》 朱莉亚·贝里曼等著 陈萍等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周宗奎编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年

    《发展心理学》 林崇德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 桑标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年

    (九)说明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发展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初步认识人的发展,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发展研究设计的思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什么

    1.△什么是“发展”

    2.人类发展的历史观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1.科学研究方法

    2.△○具体的研究方法

    3.研究类型

    4.△○发展研究设计

    第三节 发展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1.避免伤害

    2.获得许可

    3.保密

    4.欺瞒、接受咨询、告知结果

    第二章 人类发展的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在人类发展的领域存在的基本问题和争论;掌握精神分析理论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掌握学习理论关于人的发展的基本观点;掌握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进化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关


    于人的发展的相关说明。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类发展的基本问题和争论

    1.△天性与教养的问题

    2.△主动与被动的问题

    3.△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

    第二节 关于发展的主要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2.学习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

    4.进化论的观点

    5.△生态系统理论

    第三章 遗传对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基本要求

    知道基因的不同表达形式;了解研究遗传作用的方法和遗传对行为的影响;能够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共同促进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遗传传递的原理

    1.△○遗传基础知识

    2.○基因的表达

    第二节 染色体和基因异常

    1.染色体异常

    2.基因异常

    3.○异常的原因

    第三节 遗传对行为的影响

    1.○研究遗传作用的方法

    2.遗传对智商的影响

    3.遗传对人格的作用

    4.遗传对行为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影响

    第四节 遗传与环境共同促进发展

    1.导向原则

    2.反应范围原则

    3.△基因型-环境相关性

    第四章 孕期、围产期以及新生儿期的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孕期不同阶段胎儿的发展特点;掌握影响孕期发展的环境因素;学会评价新生婴儿状况的方


    法;知道新生儿的各种基本反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孕期发展

    1.不同孕期的发展

    2.△○孕期发展的环境影响

    第二节 围产期和出生

    1.出生过程

    2.△○婴儿的经历

    3.围产期的社会环境

    4.出生并发症

    第三节 新生儿对生活的准备

    1.新生儿的反射

    2.△新生儿的状态

    3.抚慰婴儿的方法

    第五章 生理自我的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个体身体成长的情况、大脑的发展概况以及儿童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掌握青少年期性心理的发展特点;掌握生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成熟与发展概述

    1.身高和体重的变化

    2.身体比例的变化

    3.骨骼发展

    4.肌肉发展

    5.生理发展的差异

    第二节 大脑的发展

    1.○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可塑性

    2.经验的作用

    3.△○大脑分化和生长

    第三节 动作发展

    1.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

    2.△对动作发展的理论解释

    3.婴儿精细动作的发展

    4.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动作发展

    第四节 青春期的发展

    1.青春发育加速期


    2.性成熟与性行为特征

    3.○生理和性成熟的个体差异与长期趋势

    4.△○发育对青春期的心理影响

    第五节 生理发展的原因和相关因素

    1.○生理机制

    2.环境的影响

    第六章 早期的认知基础:感觉、知觉和学习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常用的研究婴儿的感知觉的方法;了解婴儿的形状知觉的特点、婴儿三维空间知觉的特点。知道婴儿的跨通道知觉的发展的相关研究;掌握婴儿的基本的学习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于感知觉发展的研究

    1.关于感知觉发展的早期理论

    2.△研究婴儿的感知觉的方法

    第二节 婴儿的感觉能力

    1.视觉

    2.听觉

    3.味觉和嗅觉

    4.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第三节 婴儿的视知觉

    1.图案和形状知觉

    2.婴儿的三维空间知觉

    第四节 婴儿的跨通道知觉

    1.各种感觉的整合性

    2.△跨通道知觉的发展

    3.对跨通道知觉的解释

    4.△○婴儿知觉的前瞻性观点

    第五节 基本的学习过程

    1.习惯化:学习和记忆的早期证明

    2.经典条件反射

    3.操作条件反射

    4.观察学习

    第七章 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和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发展阶段;掌握维果斯基的理论的基本观点;比较二者


    的观点异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3.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

    第二节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1.文化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2.△○早期认知能力的社会起源和最近发展区

    3.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4.对维果斯基观点的总结及其评价

    第八章 智力的测量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关于智力的不同理论观点;了解主要的几种智力量表;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智力量表的使用方法,了解创造力和特殊才能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智 力

    1.什么是智力

    2.智力的心理测量学观点

    3.○因素分析和智力多因素的观点

    4.△近期的信息加工观点

    5.△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第二节 智力测验

    1.△几种智力测验

    2.关于智能的表现

    第三节 智商的影响因素与教育

    1.遗传方面的影响

    2.环境方面的影响

    3.△○对智商群体差异的解释

    4.△补偿性的教育

    第四节 创造力与特殊才能

    1.天才

    2.什么是创造力

    3.△○对创造力的理论解释

    4.促进创造力

    第九章 语言和沟通技能的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知道语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关于语言发展的各种理论;举例说明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了解双语教育的新进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关于语言的基础知识

    1.音韵学

    2.词法

    3.语义学

    4.句法

    5.语用学

    第二节 关于语言发展的理论

    1.习得论(或经验论)的观点

    2.先天论的观点

    3.△○交互作用的观点

    第三节 语言的发展阶段

    1.前语言时期

    2.单词句阶段

    3.电报句阶段

    4.学前时期的语言学习

    5.童年期与青少年期的语言学习

    第四节 第二语言的学习

    1.双语是否阻碍语言熟练程度或儿童智力发展

    2.△双语教育

    第十章 情绪发展和亲密关系的建立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情绪的出现顺序和情绪的社会化;按不同的年龄阶段说明儿童对情绪的识别和理解的特点;了解个体的气质类型;掌握依恋形成的阶段以及依恋类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情绪的发展

    1.情绪的表达和控制

    2.情绪的识别和理解

    3.△情绪和早期社会性发展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1.气质的成分

    2.△对气质的影响因素

    3.早期的气质类型和后期的发展


    第三节 情感依恋

    1.什么是情感依恋

    2.婴儿依恋的形成阶段

    3.△○依恋的理论

    4.依恋质量的个体差异

    5.△对依恋安全性的影响因素

    6.依恋与后期的发展

    第四节 情感的发展与养育

    1.△婴儿期和儿童期社会剥夺的后果

    2.母亲的职业、日托等对早期情感发展的影响

    第十一章 自我和社会认知的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不同时期儿童的自我认知的发展、自尊发展的年龄特点;掌握埃里克森理论中的自我认同感;了解人际知觉的发展阶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我的发展

    1.自我概念的发展

    2.△自尊

    3.自尊的发生和发展

    4.社会因素对自尊的影响

    5.△○自我认同感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发展

    1.人际知觉的发展

    2.△○社会认知发展的理论

    第十二章 攻击行为、利他主义和道德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攻击行为的发展趋势;掌握控制攻击行为与反社会行为的方法;了解利他主义的发展趋势;了解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掌握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攻击行为的发展

    1.什么是攻击行为

    2.婴儿期攻击行为的起源

    3.△攻击行为的发展趋势

    4.攻击行为的个体差异

    5.△○控制攻击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方法

    第二节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利他主义的起源

    2.利他主义的发展趋势

    3.△○社会认知和情感因素对利他主义的影响

    第三节 道德发展

    1.什么是道德

    2.△○关于道德发展的精神分析解释

    3.△关于道德发展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十三章 家庭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变化趋势;掌握父母的教养方式的主要类型;了解兄弟姐妹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生活的多样性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虐待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家庭

    1.对家庭的理解

    2.社会变化中的家庭

    第二节 父母的教养方式

    1.教养方式的两个主要维度

    2.△四种类型的教养方式

    3.儿童教养中的社会阶层和种族变量

    4.△青少年时期亲子关系的重新调整

    第三节 兄弟姐妹及其关系的影响

    1.新婴儿降生时家庭系统的变化

    2.童年期的兄弟姐妹关系

    3.兄弟姐妹关系的积极作用

    4.独生子女的特征

    第四节 家庭生活的多样性

    1.收养家庭

    2.同性恋家庭

    3.家庭冲突和离婚的影响

    4.再婚和混合家庭

    第五节 儿童虐待问题

    1.虐待者的特征

    2.受虐者的特征

    3.社会背景的触发因素

    4.△虐待和忽视的结果

    5.△虐待和忽视的对策


    第十四章 家庭以外的影响因素-电视、学校、同伴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电视、电脑在儿童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掌握学校教育如何成为有效教育;掌握同伴社交性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

    1.电视在生活中的渗透

    2.电视素养的发展

    3.电视潜在的消极影响

    4.电视作为一种教育工具

    第二节 电脑时代

    1.电脑在学习中的运用

    2.电脑是否起消极作用

    第三节 作为社会化动因的学校

    1.△影响有效教育的因素

    2.学校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第四节 作为社会化动因的同伴

    1.同伴的作用

    2.同伴社交性的发展

    3.△同伴接纳和受欢迎

    4.儿童与他们的朋友

    大纲制订人:姜娟芳

    大纲审订人:刘如平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22006

    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

    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Psycholog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72

    学  分:3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学、心理统计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深刻认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心理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逻辑,了解心理学史上的重大实验以及当代研究的新方法,能看懂和评价科研论文,掌握实验报告的写作程序和规范,以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技能,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初步具备心理学科研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上篇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思想,阐述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强调“授之以渔”,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为课程的重点,其中心理学实验变量、实验设计模式、信号检测理论、反应时的三类方法等为难点内容;下篇(第六章)讲述实验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即实验法在一些专门领域中的应用,兼顾“授之以鱼”。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研究性教学相结合,把科学研究的有关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引入课堂教学过程。在有条件的地方,本课程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强调理解与应用。进行适当的研究性教学设计,要求学寻找有关应用教育统计与测量方法的进行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的学术论文来阅读,并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或答疑。

    (五)实践环节

    1.名称:心理学实验

    2.主要内容与要求:开设心理实验设计、心理物理学、反应时、注意、记忆、情绪等多类学生实验,旨在使学生练习并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过程,学会心理实验结果


    陈述与分析的基本技能,能够撰写实验报告。

    3.学时分配: 36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绪论

    4

    2

    1

    6

    PPT幻灯片

    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

    6

    4

    1

    1

    11

    PPT幻灯片

    实验设计

    8

    6

    1

    1

    14

    PPT幻灯片

    心理物理法

    8

    6

    1

    15

    PPT幻灯片、演示实验

    反应时

    4

    6

    10

    PPT幻灯片、演示实验

    心理实验

    6

    4

    1

    1

    14

    PPT幻灯片、学生实验

    合计

    36

    28

    4

    4

    72

    PPT幻灯片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行课程为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实验与实验设计课程为心理学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郭秀艳 杨治良著.《基础实验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主要参考书目: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坎特威茨等著,郭秀艳等译.《实验心理学——掌握心理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朱滢.《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周颖.《心理实验室——走进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舒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多因素实验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成绩核算方式为:考勤占10%,实验成绩占20%,平时作业成绩占10%,考试成绩占6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实验心理学产生的条件及其在心理学学科发展中的地位

    把握实验法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中的地位

    了解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建构本课程学习体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验心理学的由来

    1.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影响

    2.实验心理学发展重大事件(19世纪中叶至今)

    3.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发展中的地位

    第二节 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

    1.科学方法的特征

    2.○实验法的方法学地位

    第三节 什么是实验心理学

    1.实验心理学的界定

    2.本课程的说明

    3.对实验心理学的认识误区

    第四节 如何进行实验研究

    1.△实验中的道德问题

    2.心理实验的程序

    第二章 实验设计基本问题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自变量、因变量及额外变量的含义及其控制方法

    掌握评判实验研究的效度与信度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验中的变量及其控制

    1.○变量:实验的基本特征

    2.△自变量

    3.△因变量

    4.△○控制变量

    第二节 实验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1.实验研究的效度

    2.○实验研究的信度


    第三章 实验设计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各类实验设计类型的特点

    掌握通过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控制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验设计概述

    1.实验设计的概念

    2.实验设计的内容

    3.△实验设计的类型

    第二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Ⅰ——分配被试的奥秘

    1.△被试间设计

    2.△被试内设计

    3.混合设计

    第三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Ⅱ

    1.△○真实验设计

    2.准实验与非实验设计

    第四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传统与现代心理物理学对感觉阈限的测量

    心理量表的建立

    心理物理函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觉阈限及测量

    1.什么是感觉阈限

    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

    第二节 阈上感觉的测量

    1.顺序量表的建立

    2.△等距量表的建立

    3.○比例量表的建立

    4.三种量表法的比较

    第三节 心理物理函数

    1.韦伯定律

    2.△○费希纳定律

    3.△史蒂文斯定律

    第四节 信号检测论

    1.信号检测论引入的原由


    2.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

    3.△信号检测论的两种独立指标

    4.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

    5.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第五章 反应时

    一、教学基本要求

    三类反应时

    减数法、加数法、开窗实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反应时的研究历史

    1.反应时研究的开端----在天文学上的研究历史

    2.反应时在心理学中的研究历史

    3.反应时测量的发展

    第二节 反应时研究的基本问题

    1.△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2.速度-准确性权衡

    3.影响反应时的其他因素

    第三节 反应时新法

    1.减数法

    2.○加因素法

    第六章 心理实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各类心理实验的常用变量与设计模式

    掌握心理学研究部分经典实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觉实验

    1.△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变量

    2.典型研究之一——颜色视觉

    3.典型研究二——感觉剥夺实验

    第二节 知觉实验

    1.△基本变量

    2.○典型研究之一——时序知觉

    3.○典型研究之二——无觉察知觉

    第三节 记忆实验

    1.△记忆实验的基本变量和材料

    2.典型研究之一——部分报告法


    3.典型研究之二——错误记忆

    第四节 思维与问题解决

    1.△思维研究中的各种变量

    2.典型研究之一——酝酿期真的存在吗?

    3.典型研究之二——鸟有数的概念吗?

    第五节 情绪实验

    1.情绪实验研究的传统方法

    2.△情绪实验研究的变量

    3.典型研究之一——动物习得性无助

    4.典型研究之二——情绪的三因素实验

    第六节 个体差异

    1.概述

    2.△○典型研究——双胞胎研究

    第七节 社会心理研究

    1.责任扩散实验

    2.认知失调理论

    第八节 环境心理学

    1.基本变量

    2.典型研究之一——拥挤

    3.典型研究之二——个人空间圈

    第九节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

    1.典型研究之一——接触安慰

    2.典型研究之二:迷信的鸽子

    3.典型研究之三——内隐学习

    第十节 心理咨询与治疗

    大纲制订人:曲 苒

    大纲审订人:朱金卫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生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41001

    课程名称:生理心理学

    英文名称:Physiological psych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72

    学  分:3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生理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总体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教育,为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心理活动的基本生理规律。

    掌握生理心理学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进一步增强自学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训练,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重点培养和提高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情绪、记忆、人格心理活动的生理过程

    课程难点:主要的生理过程如何对心理过程作用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以理论课为主。

    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叙述演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等活动,力求系统、准确、客观、直观、生动地将大脑的工作原理呈现出来。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配合理论课的内容和教学进度开设实验课。教师可利用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演示,并指导学生亲手动手,使他们了解实验设计与操作的基本过程,了解多道仪等电生理仪器工作的基本原理。训练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在每

    次实验后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践环节

    1.名称:生理系统实验、讨论、习题

    2.主要内容与要求:感觉的生理过程 知觉的生理过程 情绪的生理过程

    3.学时分配:36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

    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绪论

    4

    4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注意的神经心理学

    4

    2

    6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感觉过程

    4

    2

    6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知觉的生理学

    4

    2

    6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

    2

    2

    1

    2

    7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

    2

    2

    2

    1

    7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情绪生理学

    4

    6

    2

    12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随意运动控制

    4

    2

    6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摄食与饮水的调节

    2

    2

    1

    5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性生理心理学

    2

    2

    2

    6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十一

    睡眠与觉醒

    2

    2

    4

    PPT幻灯片;挂图;模型

    十二

    人格的生理心理学

    2

    1

    3

    PPT幻灯片

    合计

    36

    20

    6

    6

    4

    72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咨询与治疗技术、人格心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课。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李新旺编著《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

    主要参考书:

    邵郊编著《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沈政、林庶芝编著《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意义和研究历史,掌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技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意义

    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

    3.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脑成像技术

    第三节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1.古代人们对心理产生机制问题的认识

    2.近代心理生理机制的研究

    3.冯特对生理心理学的贡献

    第二章 注意的神经过程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掌握注意的生理学过程及神经生物学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1.警觉网络

    2.定向网络

    3.执行网络

    第二节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1.非随意注意与朝向反射

    2.特异传导系统和非特异传导系统

    3.△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第三节 儿童注意缺陷障碍

    1.注意缺损障碍的一般概述

    2.生物学病因探讨

    第三章 感觉过程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感受器的生理特性及一般的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化学觉和痛觉)生理机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3.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过程

    1.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2.光感受器的感光换能过程

    3.△视锥系统与颜色视觉

    4.○外侧膝状体在视觉信息平行处理中的作用

    第三节 听觉过程

    1.声音的传递

    2.耳蜗对声音的感受

    3.○听觉中枢和听觉的传出控制

    4.声音分析

    5.声源定位与双耳听觉

    第四节 平衡觉、化学觉和痛觉

    1.平衡觉与动觉

    2.痛觉

    3.化学觉

    第四章 知觉生理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知觉信息处理的特性,掌握知觉的神经基础及视知觉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知觉信息处理的特性

    1.自然匹配原则

    2.恒常性

    第二节 知觉的神经基础

    1.○联络皮层与知觉

    2.△脑事件相关电位与知觉过程

    第三节 视知觉理论

    1.视像形成的多步骤整合学说

    2.神经元同步放电假说

    3.图像识别理论

    第五章 学习和记忆神经生物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与记忆分类

    1.非联合型学习和联合型学习

    2.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

    3.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4.工作记忆与参考记忆

    第二节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1.○参与学习和记忆的脑结构

    2.○脑内记忆系统

    第三节 学习和记忆与突触可塑性

    1.△学习记忆与突触结构的可塑性

    2.学习记忆与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

    3.学习记忆过程中突触结构可塑性与突触功能可塑性的关系

    第四节 学习与记忆的分子机制

    1.习惯化和敏感化的机制

    2.学习和记忆的分子基础

    第五节 学习和记忆过程的调控

    1.中枢胆碱能递质与学习记忆

    2.儿茶酚胺类递质与学习记忆

    3.氨基酸与学习记忆

    4.神经肽与学习记忆

    第六节 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3.记忆错误

    4.记忆虚构

    第六章 语言和思维的脑机制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思维的生理机制及语言与思维障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语言活动的神经基础

    1.脑内特化的语言区

    2.语言活动与大脑功能一侧化

    3.脑内语言系统

    4.△语言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

    5.语言能力的遗传性

    第二节 思维的生理机制

    1.思维的解剖学基础

    2.○大脑左右半球的思维功能与思维互补说

    3.○脑的神经回路与思维的大脑回路说

    4.演绎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

    第三节 语言与思维障碍

    1.运动性失语症

    2.感觉性失语症

    3.意义性失语症

    4.命名性失语症

    5.失算症

    6.传导性失语症

    7.混合性失语症

    第七章 情绪生理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及情绪的生理反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情绪的神经生理基础

    1.情绪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2.脑内自我刺激的情绪效应

    3.○情绪活动的生物化学调节

    4.○情绪活动过程中的脑电变化

    第二节 情绪生理反应

    1.情绪生理反应的表现

    2.△情绪生理反应的测定项目

    3.情绪的生理反应与测谎

    4.情绪生理反应与心身疾病

    第三节 变态情绪和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研究

    1.变态情绪

    2.精神分裂症

    第八章 随意运动控制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随意运动控制的模型及随意运动障碍,掌握随意运动的特点与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机

    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运动形成过程与随意运动的特点

    1.运动单位

    2.运动的形成过程

    3.感觉信息在运动过程中的作用

    4.随意运动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

    1.脊髓内部“下运动神经元”对运动的控制

    2.○脑干和大脑皮层对运动的控制

    3.○小脑和基底神经节对运动功能的调节

    第三节 随意运动障碍

    1.帕金森病

    2.共济失调性震颤

    第九章 摄食与饮水的机体内部调节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和掌握摄食与饮水的神经调节机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摄食过程的调节

    1.△与摄食有关的脑中枢

    2.摄食信号

    3.特殊饥饿与习得反应

    4.人类的肥胖问题

    5.△神经性厌食

    第二节 饮水调节

    1.△两种类型的渴

    2.脑对饮水行为的调节

    3.继发性饮水

    第三节 摄食与饮水的联系

    第十章 性生理心理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动物和人类的性生理心理活动及性行为的神经激素调控机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物的性行为和性心理表现

    1.动物的性行为模式

    2.动物性心理表现

    第二节 人类的性生理心理活动

    1.人类的性反应周期

    2.心理因素对性爱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性行为的神经激素调控机制

    1.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激素的作用

    3.○脑与激素的协调作用

    第十一章 睡眠与觉醒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了解睡眠的功能,掌握觉醒和睡眠的神经机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类的睡眠时相及其特点

    1.两种睡眠时相

    2.不同睡眠状态的生理功能变化

    3.两种睡眠状态与梦

    4.△睡眠-觉醒周期

    5.睡眠的年龄特征

    第二节 觉醒和睡眠的神经机制

    1.○维持觉醒状态的神经化学机制

    2.○睡眠的神经机制

    第三节 睡眠的功能

    1.△剥夺睡眠对身心行为的影响

    2.睡眠的功能

    第四节 睡眠-觉醒关系的失调

    1.睡眠障碍

    2.睡眠卫生

    第十二章 人格的生理心理学问题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格生理机制的中外研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格的遗传学研究

    1.选择性饲养研究

    2.家系研究

    3.双生子与收养研究

    第二节 人格的神经科学基础

    1.人格的神经结构基础

    2.人格的神经化学基础

    第三节 人格的生物学学说

    1.体型类型说

    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3.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的生物学观点

    大纲制订人:孙 果

    大纲审定人:曲 苒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人格与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31006

    课程名称:人格与变态心理学

    英文名称:Personalityand AbnormalPsych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108

    学  分:4.5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基础理论课。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学习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普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发展的、系统的和实践的观点来认识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人格评估等问题,形成科学人格观,培养学习者分析人格、理解人格、评估人格的能力。

    1.了解和掌握人格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

    2.解和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及前景;

    3.把握西方主要的几种人格心理学流派及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的理论观点,通过把握各种人格流派之间的分歧、论争、转换与更替,提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4.能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提高自己的对他人和对自己的认识和调控能力,加深了解完善人格的途径;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学生能系统地获得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术;把握学校心理学的三大常见问题;学会运用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与技术分析解决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格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以及心因性疾病等障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初步了解相应的治疗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认识人格的途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特质理论;


    认知理论。

    心理异常的模型;人格障碍;神经症;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心身疾病。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教学与原著阅读指导相结合方法,旨在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一方面,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相对应;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追踪人格与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学术动态、撰写科研论文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考核方式为考试。评价方式力求使学生达到以基础知识掌握促应用、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理论的目的。其中:基础知识60% +科研论文20% +分析能力占20% =综合成绩

    (五)实践环节

    1.名称:人格心理学实验实训、变态心理学实验实训

    2.主要内容与要求:帮助学生理解人格与变态心理学的基本规律,掌握人格测量与变态心理诊断的基本方法。

    3.学时分配:54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人格心理学概论

    3

    3

    PPT幻灯片

    认识人格的途径--人格理论

    3

    3

    6

    PPT幻灯片

    人格心理学发展简史

    3

    3

    PPT幻灯片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2

    3

    2

    8

    PPT幻灯片、教学视频

    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3

    2

    1

    6

    PPT幻灯片

    人格的特质理论

    4

    1

    1

    6

    PPT幻灯片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3

    3

    2

    8

    PPT幻灯片

    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

    4

    2

    1

    1

    8

    PPT幻灯片

    认知人格理论

    3

    2

    1

    6

    PPT幻灯片

    变态心理学绪论

    2

    1

    3

    PPT幻灯片

    十一

    心理异常的模型

    2

    1

    3

    PPT幻灯片

    十二

    心理治疗方法

    2

    2

    1

    5

    PPT幻灯片

    十三

    人格障碍

    2

    2

    1

    5

    PPT幻灯片、教学视频

    十四

    性心理障碍

    2

    2

    1

    5

    PPT幻灯片

    十五

    神经症

    2

    2

    1

    5

    PPT幻灯片

    十六

    情感性障碍

    3

    2

    5

    PPT幻灯片

    十七

    精神分裂症

    2

    2

    1

    5

    PPT幻灯片

    十八

    偏执性精神障碍

    2

    1

    3

    PPT幻灯片

    十九

    心因性精神障碍

    3

    2

    5

    PPT幻灯片

    二十

    心身疾病

    2

    2

    1

    5

    PPT幻灯片

    二十一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

    3

    5

    PPT幻灯片

    合计

    54

    36

    8

    9

    1

    108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普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是其基础,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为咨询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提供依据。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人格心理学.郑雪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王玲主编.变态心理学.广东出版社,2003年

    主要参考书目:

    高玉祥主编.个性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美)伯格,陈会昌等译.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陈少华主编.新编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奥)弗洛伊德,彭舜译.精神分析引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车文博主编,人本主义心理学(精).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

    王登峰主编.变态心理学.时代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

    郑小边主编.变态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西方、苏联及中国学者对人格概念的观点掌握人格的结构和特点,了解人格研究的基本设想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格的定义

    1.“人格”一词的词源和早期历史

    2.△○心理学上对人格的定义

    3.△奥尔波特对人格的定义

    4.郑雪对人格的定义

    推介:电影《男孩不哭》(boys don’t cry)

    第二节人格理论的基本问题与基本设想

    △○宣尔(Hjelle L)、齐格安(Ziegler)分析人格心理学理论的维度:

    1.自由意志对决定论

    2.理性与非理性

    3.整体论对元素论

    4.素质论与环境论

    5.主观性对客观性

    6.前动性对反应性

    7.稳态对异态

    8.可知性与不可知性

    9.可改变对不可改变

    第三节人格心理学的两大任务

    1.理论任务

    2.实践任务

    第四节人格研究的方法

    1.一般方法论原则

    2.△主要研究途径法

    第二章 认识人格的途径--人格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从理论上了解人格理论的性质,形成对人格理论的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人格理论中尚有争议的问题,并学会从多角度对人格理论进行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格理论的性质

    1.○人格理论的人性观及其背景

    2.人格理论要回答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3.人格理论是一种对人的看法、又是研究的策略

    第二节人格理论中有争议的几个问题

    1.如何看待人性

    2.人的行为由内部决定的、还是由外部决定的

    3.如何看待自我

    4.怎么看待潜意识

    5.时间对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如何对人格理论做出评价

    1.应分析其价值

    2.评价维度

    3.重要性、详尽性

    4.简约性

    5.可操作性

    6.激发性

    第三章 人格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者能清楚西方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线索,对古代哲学、医学、生理学以及早期心理学中对人格的研究有所了解,认识到西方人格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古代和中世纪哲学界关于人格的研究

    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

    3.托马斯•阿奎那

    第二节古代医学家、生理学家关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

    1.希波克拉特的人格体液人格学说

    2.罗马时期关于人格的研究

    3.加尔和施普斯海姆的颅相说

    4.心理测量和个别差异的研究

    5.△西方人格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章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者能对弗洛伊德人格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理论观点、重要贡献和影响及其局限有所了解和把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弗洛伊德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

    2.思想渊源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脑解剖模型)

    1.△○心理地形说

    2.△○潜意识的内容

    3.△○潜意识的实质

    4.△○潜意识的特征

    5.○潜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人格发展的动力

    1.△○本能理论

    2.△○焦虑

    3.△○自我防御机制

    第四节人格发展与人格适应

    1.△○人格发展理论

    2.人格的适应

    第五节人格结构论

    1.△○人格结构的划分及其内涵

    2.△○自我

    3.△○超我

    4.△○快乐原则、现实原则、至善原则

    5.○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

    第六节 相关研究

    1.梦

    2.△○情结

    3.幽默

    第五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习者了解新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的内容,通过对比发现新精神分析学家观点的共同之处,对几位主要的新精神分析学家关了人格的主要观点形成清楚的印象。

    使学习者能掌握阿德勒和荣格的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通过对比,了解他们与弗洛伊德观点的分歧所在。

    使学习者了解并掌握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派的主要人格观点,并了解安娜•弗洛伊德与弗洛伊的理论的继承关系,并掌握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新精神分析的内涵

    2.○新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

    3.新精神分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二节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1.△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理论体系

    2.△○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第三节精神分析自我学派的人格观

    1.安娜•弗洛伊德的思想

    2.△○埃里克森的人格学说

    第四节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人格观

    1.○霍妮的人格理论

    2.沙列文的人际关系说

    3.△弗洛姆的人本主义人格理论

    第五节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

    1.△焦虑与应对策略

    2.△挫折与攻击

    3.依恋

    第六章 人格的特质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能够了解人格特质理论的主旨,清楚几位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重点把握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观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

    1.生平与著作

    2.主要的理论观点

    第二节卡特尔的特质因素论

    1.特质及其分类

    2.○特质的因素分析方法

    3.△人格的发展

    第三节特质论的发展、争论与评价

    1.△○大五人格因素

    2.○对特质论的批评与辩护

    3.对特质论的简评

    第四节特质理论的相关研究

    1.成就需要

    2.情绪

    3.社交焦虑

    第七章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者了解行为主义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清楚三个阶段的理论发展演进的线索和脉络,对华生和斯金纳的人格理论有个清楚的认识,并了解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的新近的相关研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行为主义理论的发展

    1.△行为主义理论发展的三阶段

    2.行为主义理论三阶段发展变化的线索

    第二节行为主义者关于人格的理论

    1.华生

    2.多拉德与米勒的刺激-反应论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

    第三节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的相关研究

    1.性别角色行为的个性差异

    2.△攻击性的观察学习

    3.习得的无助

    4.控制点

    第八章 人本主义的人格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的背景,对人本主义的主旨有个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并重点掌握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思想。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

    1.人性观

    2.△○方法论

    3.时代背景

    第二节马斯洛人本主义人格论观点

    1.生平、著作

    2.动机论

    3.人的潜能和价值

    4.△自我实现论和高峰体验

    5.○对马斯洛人格理论的评价

    第三节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人格论体系

    1.罗杰斯传略

    2.○人格的“自我理论”

    3.△○患者中心疗法

    4.教育改革

    5.对罗杰斯人格理论的评价

    第四节罗洛梅的人格体系

    1.生平与著作

    2.△○主要观点

    3.简要评价

    第五节 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1.生平与著作

    2.△○个人建构理论

    3.简要评价

    第六节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相关研究

    1.△孤独

    2.△自尊

    第九章 认知人格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者对人格的认知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把握凯利的个人建构论的主要观点,理解米契尔的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认知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凯利的个人建构论

    1.生平与个人建构论的发展

    2.△凯利的个人建构理论

    3.评价

    第三节米契尔的社会认知理论

    1.生平与著作

    2.△○五种人格的认知变量

    3.认知原型理论

    4.关于满足延迟的研究

    5.评价

    第四节人格认知论的相关研究

    1.△性别图式

    2.△抑郁图式

    3.△归因图式

    第十章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西方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掌握变态心理判别标准、变态心理学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

    1.△研究对象

    2.○判别标准

    3.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

    第二节 历史简介

    1.中国古代对心理异常的看法

    2.西方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十一章 心理异常的模型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

    掌握心理异常的心理动力学模型、心理异常的行为模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异常的医学模型

    1.心理异常的类别。

    2.心理异常的原因

    3.○治疗方法

    第二节 心理异常的心理动力学模型

    1.△精神分析学说

    2.△人本主义理论

    3.心理异常的起因

    4.○治疗手段

    第三节 心理异常的行为模型

    1.△行为模型的理论观点

    2.行为模型的看法与治疗方法

    第四节 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模型

    1.△社会文化因素的对心理异常的影响

    2.对心理异常的分类与治疗

    第五节 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1.对上述模型的评价

    2.○模型的整合

    第十二章 心理治疗方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心理治疗的形式

    掌握各种心理治疗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心理治疗定义

    2.心理治疗的形式

    第二节 治疗方法简介

    1.○精神分析治疗

    2.○行为治疗

    3.○个人中心疗法

    4.△合理情绪疗法

    5.催眠和暗示疗法

    6.△森田疗法

    7.音乐疗法

    第十三章 人格障碍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人格障碍的症状标准

    掌握人格障碍的类型及特征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格障碍概述

    1.△人格障碍的概念

    2.人格障碍的症状标准

    3.人格障碍的病因

    第二节人格障碍的类型及特征

    1.○反社会人格障碍

    2.○偏执型人格障碍

    3.冲动型人格障碍

    4.分裂样型人格障碍

    5.强迫型人格障碍

    6.癔症性人格障碍

    7.其他

    8.人格障碍的鉴别

    9.病程和预后

    10.治疗

    第十四章 性心理障碍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性变态诊断标准

    掌握性变态的类型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性禁锢与性放纵

    2.性别角色的形成

    3.△性变态定义

    4.△性变态诊断标准

    第二节 类型和特点

    1.同性恋

    2.异装癖

    3.恋物癖

    4.○性施虐癖和性受虐癖

    5.露阴癖

    6.窥阴癖

    7.异性别癖

    8.性摩擦癖

    9.其他性变态。

    第十五章神经症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癔症病因与病理

    掌握抑郁性神经症和焦虑性神经症有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定义

    2.防御机制

    3.○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第二节 抑郁性神经症

    1.病因病理

    2.△心理异常表现

    3.起病形式、病程、预后

    4.预防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治疗

    第三节 焦虑性神经症

    1.病因、机理

    2.△心理异常表现

    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

    第四节 强迫性神经症

    1.病因与病理

    2.心理异常表现

    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

    第五节 恐怖性神经症

    1.病因与病理

    2.△心理异常表现

    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

    第六节 癔症

    1.病因与病理

    2.△心理异常表现

    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

    第七节 疑病性神经症

    1.病因与病理

    2.心理异常表现

    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

    第八节 神经衰弱

    1.病因与病理

    2.△心理异常表现

    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

    第九节 人格解体神经症

    1.病因与病理

    2.△心理异常表现

    3.起病形式、病程和预后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

    第十六章 情感性障碍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情感性障碍的病因

    2.掌握情感性障碍的心理异常表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生物因素

    2.○心理动力学派的解释

    3.○行为主义的解释

    4.○认知理论的解释

    5.○社会学的解释

    第二节 心理异常表现

    1.△抑郁状态

    2.△躁狂状态

    3.△混合状态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第四节 老年期抑郁症

    1.概述

    2.病因和病理

    3.△心理异常表现

    4.形式、病程和预后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治疗

    第十七章 精神分裂症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掌握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异常表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生物因素

    2.△心理动力学派的解释

    3.△行为主义的解释

    4.△认知理论的解释

    5.△社会学的解释

    第二节 心理异常表现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十八章 偏执性精神障碍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病因

    2.掌握心理异常表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生物因素

    2.○心理动力学派的解释

    3.○行为主义的解释

    第二节 心理异常表现

    第三节 病程和预后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第五节 治疗

    第十九章 心因性精神障碍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反应性精神障碍、

    2.掌握适应性精神障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反应性精神障碍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理

    3.△心理异常表现

    第二节 适应性精神障碍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理

    3.△心理异常表现

    4.诊断

    5.鉴别

    6.○治疗

    第三节 感应性精神病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理

    3.△心理异常表现

    4.诊断

    5.鉴别

    6.○治疗

    第四节 缩阳症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理

    3.△心理异常表现

    4.诊断

    5.鉴别

    6.○治疗

    第五节 亚文化性癔症性附体状态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理

    3.△心理异常表现

    4.诊断

    5.鉴别

    6.○治疗

    第二十章 心身疾病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心身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掌握心理异常表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生物因素

    2.△心理动力学派的解释

    3.△行为主义的解释

    4.△认知理论的解释

    5.△社会学的解释

    第二节 心理异常表现

    第三节 病程和预后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2.○鉴别诊断

    第五节 治疗

    第二十一章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学派对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解释

    掌握心理异常表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心理异常表现

    第四节 病程和预后

    第五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六节 ○治疗

    大纲制订人:朱金卫

    大纲审定人:刘如平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41002

    课程名称:心理测量学

    英文名称: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54

    学  分:2.5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心理统计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类课程,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两部分。通过心理测量理论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理测量史,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掌握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及估计,了解测验编制的基本方法,掌握测验分数的解释方法等。通过心理测量具体方法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获得基本的测验实施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种类心理测验的实际应用功能和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信度、效度、项目分析、常模参照测验、目标参照测验、测验的编制与实施、常用测验介绍

    课程难点: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信度、效度、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讨论和实验为主,有条件的情况下多媒体教学

    (五)实践环节

    1.名称:心理测验

    2.主要内容与要求: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的实施步骤、计分及结果解释。

    自评抑郁量表(SDS)测量的实施步骤、计分及结果解释。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的实施步骤、计分及结果解释。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EPQA)测量的实施步骤、计分及结果解释。

    瑞文推理测验标准型(SPM)测量的实施步骤、计分及结果解释。

    3.学时分配: 18课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心理测量概论

    3

    3

    PPT幻灯片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4

    4

    PPT幻灯片

    测量信度

    2

    2

    4

    PPT幻灯片

    测量效度

    4

    4

    PPT幻灯片

    测验的项目分析

    3

    2

    5

    PPT幻灯片

    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3

    2

    5

    PPT幻灯片

    测验分数的解释

    3

    3

    PPT幻灯片

    测验等值

    2

    2

    PPT幻灯片

    目标参照测验

    2

    2

    PPT幻灯片

    智力测验

    2

    4

    6

    PPT幻灯片、上机测量

    十一

    人格测验

    2

    4

    6

    PPT幻灯片、上机测量

    十二

    心理健康测验

    2

    4

    6

    PPT幻灯片、上机测量

    合计

    36

    12

    2

    4

    5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要预先修完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课程,具备一定的心理与教育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验组织实施,为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校心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戴海崎,张锋,陈雪枫编.心理与教育测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主要参考书:

    郑日昌,蔡永红,周益群编.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金瑜主编.心理测量.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

    (九)说明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测量的基本性质及其要素,测量量表的四种水平,心里测量的本质、基本条件及功能,心理


    测量的发展以及心理测量的道德准则等内容,对心理测量有一个概括化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般测量解析

    1.△测量(Measurement)概论

    2.△测量的分类

    3.△心理测量的种类

    4.△○测量与测验(Test)、考试(Examination)、评价(Evaluation)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测量的要素及量表类型

    1.△○测量的要素

    2.△量表类型

    第三节 心理测量的本质、基本条件及功能

    1.△○心理测量的本质

    2.△编制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3.△心理测量的功能

    第四节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1.主观经验性考试阶段(1864年以前)

    2.客观标准化测验阶段(1864年——1940年)

    3.客观测验的深入发展阶段(1940年——)

    4.△○西方心理测量的发展

    5.△心理测验在我国的发展

    第五节 心理测量的道德准则

    1.△心理测量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2.△心理测量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第二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心理特之及其特性,心里测量的误差和种类,以及真分数的含义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特质(Trait)及其可测性假设

    1.△○经典测验(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理论

    2.△特质假设

    第二节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1.△○测量误差的含义

    2.△误差种类

    3.△○误差来源

    第三节 真分数模型及其假设


    1.△○真分数的含义2.△○真分数数学模型解析


    3.△经典测验理论的不足

    第三章 测验信度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效度的含义,效度估计方法,了解影响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影响效度的因素以及提高信度的几种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度的意义

    1.△○信度指实测值和真值相差的程度

    2.△○信度指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接近程度

    3.信度是指一种测验对相同的应试者再次测验时引起同样反应的程度

    第二节 信度系数的计算

    1.△○稳定性系数

    2.△○等值性系数

    3.△○等值稳定性系数

    4.△○内部一致性系数

    5.△○评分者的信度系数

    第三节 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

    1.△○信度系数以多大为宜

    2.△○影响信度的因素

    3.△○提高测验信度的方法

    第四章 测验效度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效度的含义,效度估计方法,了解影响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影响效度的因素以及提高信度的几种方法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效度概述

    1.△○效度的一般定义及其内涵

    2.△○效度的统计与原理

    3.△○效度与信度关系

    第二节 效度的估计

    1.△○内容效度

    2.△○结构效度

    3.△○实证效度

    第三节 提高效度的方法


    1.△各种测量效度的要求


    2.△提高效度的方法


    第五章 测验的项目分析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测验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以及难度、区分度的计算,了解难度、区分度对测验质量的影响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测验难度

    1.△○难度

    2.△○测验难度的计算

    3.难度的转换

    4.△测验题目难度水平的确定

    第二节 区分度

    1.△○区分度的定义

    2.△○区分度的计算

    3.△○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

    第三节 猜测问题与猜测率

    1.△客观测验题中的猜测问题与猜测率

    2.项目难度受猜测影响的校正

    第六章 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编制测验的基本程序,测验的实施过程及须注意的事项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编制心理与教育测验的基本程序

    1.△确定测验的目的

    2.△制定编题计划

    3.△编辑测验项目

    4.△测验与项目分析

    5.△合成测验

    6.△测验标准化

    7.△○鉴定测验

    8.△○编写测验说明书

    第二节 测验的实施

    第七章 测验分数的解释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测验分数的类型,常模及常模类型,以及测验分数的解释和常模的应用等


    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分数与常模

    1.△分数的种类和含义

    2.△○常模团体与常模

    第二节 测验分数的解释

    1.△○如何看待测验分数的意义

    2.△○如何向受测者报告测验分数

    第八章 测验等值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测验等值的实质和条件,掌握测验等值的基本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测验等值概述

    1.△测验等值来源于测量实践的需要

    2.△测验等值的实质

    3.△○测验等值的条件

    4.测验等值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测验等值的基本计算方法

    1.△百分位等值

    2.△线性等值

    第三节 常用测验等值设计介绍

    1.△随机分组——每组实施一个测验

    2.△随机分组——各测验对每组都实施

    3.△随机分组——每组各实施一个测验,锚测验向每组实施

    4.△非随机分组——每组各实施一个测验,锚测验向每组实施

    第九章 目标参照测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目标参照测验的特殊意义,掌握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方法以及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分析,熟悉目标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分数分界点的确定。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目标参照测验概述

    1.目标参照测验的产生

    2.△目标参照测验的的定义

    第二节 目标参照测验的项目分析


    1.内容范围的确定

    2.△测验项目的内容效度分析


    3.△测验项目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第三节 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


    1.△信度及其估计

    2.△效度及其估计

    第四节 测验分数的解释---分数临界点的确定

    1.专家判断法

    2.效标组预测法

    第十章 智力测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传统智力测验所依据的各种智力理论,理解智力测验存在的不足,掌握传统智力测验典型量表(比内量表、韦氏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智力测验的一般问题

    1.△关于智力实质的理论研究

    2.△○关于智力评估的实践探索

    3.传统智力测验的若干问题

    第二节 个体智力测验

    1.△○比内量表

    2.△○韦克斯勒量表

    第三节 团体智力测验

    1.陆军测验

    2.△○瑞文推理测验

    3.认知能力测验

    第十一章 人格测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人格智力测验所依据的各种人格理论,以及人格测验的真实性问题,掌握人格测验典型量表(比内量表、韦氏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的性能,并学会使用方法。理解人格测验中自陈量表和投射测验两类测验的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格测量的一般问题

    1.△人格与人格测量

    2.人格测量的真实性问题

    第二节 自陈量表


    1.△○自陈量表的编制及其特点

    2.△○MMPI人格量表的使用

    3.△○16PF人格量表的使用


    4.△○EPQ人格量表的使用


    第三节 投射测验


    1.△投射测验及其理论基础

    2.△罗夏克墨迹测验简介

    3.△主题统觉测验简介

    第十二章 心理健康测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心理健康的内涵、特征,掌握常用心理健康测验工具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

    2.△○心理健康的特征

    第二节 常用心理健康的测验

    1.△○SCL-90心理健康测验的使用

    2.△○SAS 测验的使用

    3.△○SDS 测验的使用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3.学校心理辅导中心的设置

    4.学校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

    大纲制订人:朱金卫

    大纲审定人:李明军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41003

    课程名称: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英文名称:Statistics for Psychologicaland Education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总学 时:72

    学  分:3.5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概率论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心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心理科学研究所需统计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学位论文的阅读与撰写做准备,为未来心理学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相关分析、样本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课程难点:样本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因素分析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心理学数据统计实操为辅

    (五)实践环节

    1.名称:心理研究数据统计分析

    2.主要内容与要求:

    掌握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平均数、标准差、相关分析以及数据探索等基本统计分析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掌握对不同条件下样本数据统计量特征的显著性检验的操作;握被试内实验设计、被试间实验设计的数据处理操作;数据回归分析。

    3.学时分配:18课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 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绪论

    4

    4

    统计图表

    3

    1

    4

    统计实操

    集中量数

    4

    1

    5

    统计实操

    差异量数

    5

    1

    6

    统计实操

    相关分析

    6

    1

    2

    9

    统计实操

    概论分布

    5

    1

    6

    参数估计

    7

    1

    8

    统计实操

    假设检验

    7

    2

    2

    11

    统计实操

    方差分析

    7

    2

    1

    10

    统计实操

    线性回归

    6

    2

    1

    9

    统计实操

    合计

    54

    8

    10

    72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要求学生预先修完概率统计、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

    等课程,具备一定的心理与教育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本课程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测量、实验心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张厚粲,徐建平主编.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主要参考书目:

    张敏强主编.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

    王孝玲主编. 教育统计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成绩核算方式为:考勤占10%,实验成绩占20%,

    作业成绩占10%,考试成绩占6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心理统计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内容、选择使用统计方法的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基本类型,以及一些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统计概论

    1.什么是统计学

    2.△心理统计研究数据的特点

    第二节 心理统计研究的内容

    1.描述统计

    2.推理统计

    3.实验设计

    第三节 心理统计的发展

    1.统计学的发展历程

    2.统计在心理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心理统计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第四节 心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1.△数据类型

    2.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

    3.总体、样本和个体

    4.次数、比率、频率与概率

    5.参数与统计量

    第二章 统计图表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整理统计数据的排序与分组方法;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基本结构及制作要求;熟悉绘制各种统计图表,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和研究需求,灵活运用统计图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的初步整理

    1.数据排序

    2.统计分组

    3.△统计表

    4.△统计图

    第二节 次数分布表

    1.简单次数分布表

    2.△○分组次数分布表

    3.相对次数分布表

    4.累加次数分布表

    5.双列次数分布表

    第三节 次数分布图

    1.△直方图

    2.次数多边形图形

    3.累加次数分布图

    4.累加曲线

    第四节 其他类型的统计图表

    1.其他常用的统计表类型

    2.其他常用的统计图类型

    第三章 集中量数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各种集中量数的含义、性质和作用,熟练掌握集中量数的计算方法,恰当应用集中量数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算术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平均数的特点与意义

    3.计算算术平均数的原则

    第二节 中位数和众数

    1.中位数

    2.众数

    3.△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其他集中量数

    1.△加权平均数

    2.几何平均数

    3.调和平均数

    第四章 差异量数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各种差异量数的含义、性质和作用,熟练掌握百分位差、四分位差、平均差和标注差、方差的计算方法,恰当应用差异量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离中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全距与百分位差

    1.全距

    2.△百分位差

    3.四分位差

    第二节 平均差、方差、标准差

    1.平均差

    2.△方差、标准差

    3.△○标准差的应用

    第三节 差异量数的选用

    1.优良差异量数具备的标准

    2.△各种差异量数优缺点比较

    3.各种差异量数之间的关系

    4.如何选用差异量数

    第五章 相关分析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相关、散点图、相关系数的类别及含义;理解各类相关系数的意义及适用条件;熟练掌握常用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恰当应用各类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相关、相关系数与散点图

    1.△什么是相关

    2.相关系数

    3.散点图

    第二节 积差相关

    1.△○积差相关的概念及适用资料

    2.计算积差相关的基本公式

    3.相关系数的合并

    第三节 等级相关

    1.△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2.肯德尔等级相关

    第四节 质与量相关

    1.点二列相关

    2.二列相关

    3.多列相关

    第五节 品质相关

    1.四分相关

    2.Φ系数

    3.列联表相关

    第六节 相关系数的选用与解释

    1.△○如何选用相关系数

    2.相关系数的解释

    3.相关系数的特殊用途

    第六章 概率分布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掌握有关概率的基本知识;理解常用概率分布的基本特征;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的具体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率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概率

    2.概率的基本性质

    3.△概率分布类型

    第二节 正态分布

    1.△正态分布特征

    2.正态分布表的编制与使用

    3.△○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二项分布

    1.○二项试验与二项分布

    2.二项分布的性质

    3.△二项分布的应用

    第四节 样本分布

    1.△○正态分布与渐进正态分布

    2.△t分布

    3.△χ2分布

    4.△F分布

    第七章 参数估计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参数估计的类型。理解参数估计的意义与原理;掌握点估计与区间估计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点估计、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1.点估计的定义

    2.良好估计量的标准

    3.△○区间估计与标准误

    第二节 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1.△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步骤

    2.△总体方差已知时,对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3.△总体方差未知时,对总体平均数的估计

    第三节 标准差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1.△○标准差的区间估计

    2.△方差的区间估计

    3.△二总体方差之比的区间估计

    第四节 相关系数的区间估计

    1.积差相关系数的抽样分布

    2.积差相关系数的区间估计

    3.等级相关的区间估计

    第五节 比率及比率差异的区间估计

    1.比率的区间估计

    2.比率差异的估计估计

    第八章 假设检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假设检验的一般原理和步骤;掌握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差、标准差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各类相关系数的检验,比率的显著性检验方法与步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原理

    1.△假设与假设检验

    2.假设检验的小概率原理

    3.○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4.单侧检验与双侧检验

    5.△假设检验的步骤

    第二节 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1.△总体正态、总体方差已知,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2.△总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3.△总体非正态,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第三节 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两总体正态、两总体方差已知,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2.△○两总体正态、两总体方差未知,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3.△两总体非正态,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第四节 方差的显著性检验

    1.△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差异检验

    2.△两个样本方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第五节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1.积差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2.其他类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3.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第六节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1.比率的显著性检验

    2.二比率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第九章 方差分析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方差分析的一般原理,掌握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的步骤;熟悉事后检验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1.△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

    2.△方差分析的基本过程与步骤

    3.○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

    4.方差分析中的方差齐性检验

    5.与方差分析有关的实验设计问题

    第二节 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1.各实验处理组样本容量相同

    2.△各实验处理组样本容量不同

    3.利用样本统计量进行方差分析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1.随机区组设计

    2.△○随机区组设计的数据分析

    第四节 事后检验

    1.为什么不能用t检验对多个平均数的差异进行比较

    2.△N-K检验法

    第十章 线性回归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线性回归的一般原理,掌握一元线性回归于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了解线性回归的检验与评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元线性回归

    第二节 多元线性回归

    第三节 回归方程的检验与评价

    1.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

    2.△○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3.△○回归效果检验

    大纲制订人:李明军

    大纲审定人:曲 苒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41004

    课程名称: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Counseling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144

    学  分:6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心理测量 人格与变态心理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课程是一门阐明心理咨询原理及操练其技术的专业课程,它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求助者的认识偏差、情绪困扰、行为问题、身心症状,促进人心理与行为的不断成熟和人格的不断完善。本课程对于培养心理学专业学生具有心理服务的理论功底和操作能力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

    能力目标: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形成自助助人的基本能力。

    态度目标:秉持心理咨询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

    教学性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学条件:教室、心理咨询实训室、多媒体影视资料、教材、实训手册。

    教学实践:教学实训、课程见习、毕业实习。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教学中的重点章节:第二章,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通用技术;第四章——第十章,心理咨询与治疗各流派的理论和技术。

    本课程教学中的难点章节:第二章,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第四章,精神分析疗派的理论与技术;第五章,交互作用疗派的理论与技术;第六章,来访者中心疗派的理论与技术;第七章,格式塔疗派的理论与技术;第十章,家庭疗法;第十一章,现代疗法。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实训实习、影视赏析等。

    教学所需软硬件资源:多媒体、影视资料、心理实训室、校外见习机构。

    (五)实践环节

    1.名称: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实训

    2.主要内容与要求:

    心理咨询会谈技术和各疗派咨询技术主要做随堂实训。

    绪论、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各疗派等章节插入心理电影赏析。

    在第三章、第九章结束后到中小学、心理咨询机构见习。

    家庭治疗一章主要在校内实训室见习,做心理咨询方案设计和心理咨询模拟演练。

    3.学时分配:总课时14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72课时,实践教学72课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绪论

    2

    2

    2

    6

    心理电影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

    6

    4

    10

    心理电影

    心理咨询的会谈技术

    6

    6

    4

    16

    PPT幻灯片,摄录像

    精神分析疗派

    8

    4

    2

    14

    心理电影

    交互作用疗派

    4

    4

    8

    视频,PPT幻灯片

    来访者中心疗派

    6

    4

    2

    12

    心理电影

    格式塔疗派

    4

    4

    8

    PPT幻灯片

    行为疗派

    6

    6

    12

    PPT幻灯片

    认知疗派

    6

    4

    4

    14

    PPT幻灯片,摄录像

    家庭治疗

    12

    6

    10

    28

    PPT幻灯片,视频

    十一

    现代疗派

    12

    4

    16

    PPT幻灯片

    合计

    72

    48

    18

    6

    14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必须完成了心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它的先修课程主要是《心理测量》、《人格与变态心理学》,后续课程有《学校心理学》,《沙盘疗法》、《生物反馈技术》、《团体心理辅导》、《情绪管理》、《音乐治疗》等课程。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江光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主要参考书目:

    《心理咨询与治疗》,许燕,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

    《当代心理咨询与治疗体系》,郑日昌等,高教出版2006年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Gerald Corey,石林译,中国轻工出版社2000年版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训手册》,刘如平内部印刷,2009年

    电子以及CAI课件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材料:

    本课程作为院级精品课程所提供的网上资源

    (九)补充说明

    1.本课程的内容框架

    包括有内在联系的三部分内容,实训伴随各部分同步进行。

    第一部分: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通用方法

    第三部分:各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的特殊理论及技术

    2.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程。采用记录学生平日学习情况+开闭卷的综合考评方式。闭卷主要考核对咨询和治疗的原理、理论的理解,开卷主要考核对原理的应用,如案例分析和咨询设计。

    记分采用合成分数,成绩=平时30%(考勤、作业)+考试70%(期中期末)。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理解 心理咨询的概念与任务、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关系

    明确 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职业操守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咨询的历史

    1.△心理治疗的发展轨迹

    2.△心理咨询的发展历程

    3.心理咨询与治疗在中国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概念、对象与任务

    1.心理咨询的定义

    2.△心理咨询与其他心理帮助方式的关系

    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关系

    3.○心理咨询与治疗与思想教育的异同

    第三节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

    1.○价值取向

    2.职业操守

    体验

    心理电影《为人师表》或《危险游戏》

    思考与讨论

    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和职业操守

    第二章 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 心理咨询的功能原理

    掌握 健全人格的标准

    应用 心理咨询的目标设计

    了解 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咨询与治疗的功能分析

    1.△心理咨询的共同要素

    心理痛苦的共同性

    心理咨询的共同要素(功能)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心理咨询的基本过程

    1.探索问题阶段

    2.目标设定阶段

    3.方案探讨阶段

    4.治疗/行动阶段

    5.评估/结束阶段

    6.随访

    第三节心理咨询的目标设计

    1.关于健全人格及其标准的研究

    健全人格研究

    △健全人格标准的研究

    2.咨询目标的设计

    目标对咨询的意义

    目标概念分析

    目标的品质要求

    确定目标的方法

    △○目标操作化技术——“成功指示器”

    △○形成目标结构的方法——“两头开始,中间合拢”

    体验

    心理电影《飞跃疯人院》或《玛丽和马克思》

    思考与讨论

    △心理咨询怎样帮到人?

    △思考与设计

    心理咨询的目标(用“成功指示器”表达)

    第三章 心理咨询的通用方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 各种会谈技术的含义和功能

    2.掌握 各种技术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

    3.应用 实际案例的正误判断、模拟演练

    4.掌握 咨询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谈技术

    1.△专注与倾听

    2.△探问

    3.△释意

    4.△情感反映

    5.△沉默

    6.△具体化

    7.△提供信息

    8.△自我表露

    9.△○立即性

    10.△○面质

    11.△○解释

    12.△○关联

    第二节咨询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和处理

    1.来自来访者的问题和阻力

    信任测验

    △阻抗

    △移情与反移情

    2.咨询师自身的局限

    咨询师的盲点

    咨询师的职业危机

    △模拟演练

    使用自编《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训手册》进行课堂与实训室演练

    △课程见习

    参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体验中小学心理教育活动

    第四章 精神分析理论与疗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精神分析疗派的发展历程

    掌握 精神分析疗派的特点

    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精神分析视角的患病机理和治疗原理

    应用 用精神分析的策略和技术,分析治疗案例或尝试处理案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神分析疗派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发展历程

    2.△特点

    强调潜意识心理的作用

    强调幼年时的创伤性经历

    提出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心理咨询的要旨是促使无意识向意识转化

    心理咨询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改善人格

    治疗时间旷日持久

    第二节精神分析疗派的基本理论

    1.人性观

    2.△无意识—前意识—意识理论

    3.△人格结构理论

    4.△人格发展理论

    第三节精神分析的心理病理观和治疗理论

    1.△○心理病理观

    经典精神分析的解释。

    新精神分析的解释。

    2.△○治疗理论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新精神分析理论。

    第四节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

    1.自由联想

    2.梦的解析

    3.晤谈

    4.联结

    5.阐释

    6.其他

    △○模拟演练

    高级白领“恐死”案例示范与分析(实训手册)

    第五章 交互作用理论与疗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交互作用疗派的发展历程

    掌握 交互作用疗派的特点

    交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交互作用理论的视角的患病机理和治疗原理

    应用 用交互作用的策略和技术,分析治疗案例或尝试处理案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交互作用流派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发展历程

    2.△特点

    存在主义色彩的人性观

    现象学的哲学方法论

    追求人际和谐

    以合约开始,以治愈为目标

    第二节交互作用的基本理论

    1.人性观

    2.△人格理论

    三种结构性自我

    五种功能性自我

    第三节交互作用的心理病理观

    1.基本观点

    2.适应不良的自我状态

    3.△交互作用分析

    沟通分析

    游戏分析

    脚本分析

    第四节交互作用的治疗理论

    1.治疗目标

    2.△治疗过程

    合约阶段——澄清阶段——追溯阶段——结束阶段

    3.治疗策略和技术

    思考与交流

    “应该信息”、“禁止信息”对儿童的影响?

    脚本分析体验(实训手册)

    第六章 来访者中心理论与疗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来访者中心疗派的发展历程

    掌握 以人为中心疗派的特点

    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

    以人为中心视角的患病机理和治疗原理

    应用 用交互作用的策略和技术,分析治疗案例或尝试处理案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来访者中心疗派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发展历程

    2.△特点

    人本主义色彩

    重视当事人的主观经验

    反对教育的行为控制的治疗倾向

    由来访者主导治疗的过程

    第二节来访者中心的基本理论

    1.人性观

    2.△个体的现象世界

    3.△自我及其发展

    4.△○自我的异化

    5.△○心理病理观

    第四节以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

    1.基本观点

    2.治疗原理

    3.△以人为中心的特殊策略

    态度为本,技术为末

    注重咨询者的态度特质

    发挥咨访关系的治疗作用

    课堂体验

    心理电影:《骄阳似我》

    △课程实训

    案例分析:“虾红色情书”案例

    第七章 格式塔理论与疗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格式塔疗派的发展历程

    掌握 格式塔疗派的特点

    格式塔的基本理论

    格式塔视角的患病机理和治疗原理

    应用 用格式塔的策略和技术,分析治疗案例或尝试处理案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格式塔疗派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发展历程

    2.△特点

    整体性

    综合性

    动态性

    第二节 格式塔的基本理论

    1.人性观

    2.人格理论

    3.自我理论

    4.机体的自我调节

    5.心理的新陈代谢

    第三节 格式塔的心理病理观

    1.机体调节的失调

    2.△○接触界限的协调与失调(六种)

    3.△○心理的失调与协调

    心理失调的过程

    从失调到协调——洋葱剖面结构

    第四节 格式塔的治疗理论

    1.基本思路

    2.△○主要方法

    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的三个工作区

    体验循环 接触前—— 接触中——接触结束——接触后

    对话关系 搁置、描述、平等化

    特殊策略和技术 改变的悖论

    △○思考与讨论

    如何发挥六种典型的阻断---接触模式之利而克服其害?

    第八章 行为主义理论与疗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行为主义疗派的发展历程

    掌握 行为主义疗派的特点

    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视角的患病机理和治疗原理

    应用 用行为主义的策略和技术,分析治疗案例或尝试处理案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为主义疗派的理论线索及特点

    1.发展历程

    2.△特点

    着眼于个体行为问题的解决。

    以明确的学习理论和实验研究为基础。

    强调环境等外在变量的作用,教育色彩浓厚。

    强调对方法、治疗效果明确、定量的描述。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

    1.△理论假设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2.△行为疗法的法宝——强化

    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

    第三节 行为主义的治疗理论

    1.△○行为疗法的心理病理观和矫正原理

    2.行为疗法咨询方案的逻辑设计

    问题行为的评估

    治疗方案的确定

    行为治疗的实施

    治疗效果的维持

    第四节 行为主义的特殊策略和技术

    1.外显异常行为矫正

    应答行为疗法

    操作性行为疗法

    替代性学习疗法

    2.内部自我调整

    放松疗法

    生物反馈

    △○思考与讨论

    “学生网瘾”矫治案例(实训手册)

    第九章 认知理论与疗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认知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掌握 认知疗派的特点

    贝克、埃利斯的心理病理观和治疗原理与技术

    应用 用认知疗派的策略和技术,分析治疗案例或尝试处理案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认知疗派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1.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2.△特点

    人性中理性与非理性的两重性

    强调认知、理性的作用

    教育的倾向:用一套合理健全的心理生活观念去劝导人

    第二节 贝克的治疗理论与技术

    1.△贝克的心理病理观

    2.△贝克关于自动思维、自我信念的检查与矫正技术

    3.贝克的结构化治疗

    4.△贝克的治疗技术

    第三节 埃利斯的治疗理论与技术

    1.△ABC理论

    2.非理性信念的生成原因和表现方式

    3.△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治疗技术

    △○案例分析与处理

    学习焦虑例(实训手册)

    △课程见习

    参观考察西安市一所心理咨询机构并写出见习报告

    第十章 家庭治疗理论与疗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 家庭治疗的发展历程

    理解 家庭治疗的视角特点

    家庭社会分析

    掌握 家庭治疗疗派的基本原理

    应用 画出和解读家庭结构图

    运用家庭治疗原理和技术做案例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家庭治疗的兴起和特点

    1.兴起缘由

    2.家庭治疗的视角

    3.△家庭治疗的特点

    从情绪系统和循环因果关系的角度解释家庭成员的行为

    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上,达到互惠性

    从改变家庭达到改变个人。

    第二节 关于家庭的社会分析

    1.家庭的特征

    2.家庭发展的关键期

    3.家庭心理社会系统

    第三节 几种家庭治疗的理论和技术

    1.△鲍恩的代际互动治疗

    2.米纽钦的结构家庭治疗

    3.△萨提亚的经验家庭治疗

    4.霍利的策略性家庭治疗

    课堂演练

    1.研讨“结构式家庭治疗的理念与技术一瞥”(实训手册)

    2.画代际互动家庭图

    △○实训室见习

    提供案例,尝试用家庭图、影响轮、家庭雕塑等技术做处理

    设计咨询方案,实施

    写出咨询报告

    第十一章 现代疗派

    一、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 几种主要的现代疗法的理论基础

    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

    掌握 森田治疗的要点

    游戏治疗的要点

    叙事治疗的要点

    短程治疗的要点

    积极心理治疗的要点

    应用 运用上述疗法做案例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森田疗法

    1.森田疗法的创立

    2.△传统的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

    森田疗法的特点

    森田疗法的原则

    2.森田疗法的发展

    高良武久对森田理论贡献

    大原健士郎对森田疗法的贡献

    第二节 游戏疗法

    1.游戏的功能

    2.游戏治疗及其产生

    3.游戏疗法的主要模式

    4.△游戏治疗的技巧

    象征性游戏技巧

    使用自然媒介的游戏治疗

    绘画与艺术活动治疗

    讲故事、角色扮演与放松想象治疗

    第三节 叙事疗法

    1.叙事疗法概述

    2.叙事疗法的产生背景与理念

    3.△叙事治疗的特点

    解构“问题故事”,建构健康叙事

    使问题与人分离

    重新检视生活是叙事心理治疗的关键

    来访者才是自己的专家,咨询师只是陪伴的角色

    更具内源性的心理干预

    4.叙事治疗的主要思路

    5.叙事治疗的基本步骤

    第四节 短程疗法

    1.短程心理疗法的概念

    2.短程心理疗法的兴起

    3.短程心理疗法的特点

    4.短程心理疗法常用的技术…

    5.短程心理治疗案例分析

    以聚焦问题解决疗法为例

    第五节 积极心理治疗

    1.积极心理治疗的源起

    2.△积极心理治疗的主要观点

    积极的概念

    心理冲突的四种表现形式

    3.△积极心理治疗的特点

    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个体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做出新的解读

    让来访者自己通过累积或发展自己的积极力量来达到摆脱心理问题

    4.积极心理治疗的重点

    5.治疗的基本过程

    △模拟演练

    (1)森田疗法技术演练(实训手册)

    (2)叙事疗法技术演练(实训手册)

    (3)短程疗法技术演练(实训手册)

    大纲制订人:刘如平

    大纲审定人:朱金卫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管理与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41005

    课程名称:管理与社会心理学

    英文名称:Management and Society Psych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总学 时:108

    学  分:5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管理与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必要的普通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本课程是一门普适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心理咨询学做好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

    心理学专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专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通过学习管理与社会心理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进程,在此基础上掌握管理与社会心理、行为的一般规律,能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管理与社会心理学基础。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自己人际沟通能力及调适人际关系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提高自身心理和谐与健康的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成长。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用科学和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以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人际关系及心理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管理与社会心理学概述

    重点 :(1)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的定义;(2)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难点 :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知觉

    重点 :(1)自我概念、自尊的形成及影响因素;(2)印象形成加工理论及规律;(3)刻板印象理论;(4)归因理论。

    难点 :(1)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2)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及规律;(3)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4)海德的归因理论。

    第三章 人际关系

    重点:(1)人际关系的基本维度及测量;(2)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3)冲突及其管理;(4)利他行为和侵犯行为。

    难点:(1)人际关系的测量;(2)旁观者效应。

    第四章 社会态度与感情

    重点:(1)态度的含义及构成要素;(2)态度的形成的影响因素;(3)认知失调理论;(4)偏见的产生原因及克服;(5)说服理论。

    难点:(1)认知失调理论;(2)投射测验法。

    第五章 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

    重点:了解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含义,

    难点:各种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含义与界定

    第六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动力

    重点:(1)群体心理效应;(2)群体凝聚力;(3)团体极化、团体思维、团体决策方法;(4)去个性化。(5)认识群体凝聚性、士气以及从众行为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难点:(1)团体极化;(2)团体思维。(3)群体动力性

    第七章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重点:掌握管理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了解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观点与管理策略。

    第八章 个性与管理

    重点:掌握与管理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的三个基本概念:气质、性格、能力,学会运用这些基本概念于管理实践中。

    难点:个性测量的方式与方法。

    第九章 激励理论与管理

    重点:掌握激励的概念、过程与意义,熟悉内容型、过程型和改造型等激励理论的基原理与方法,学会运用各种激励理论于实践中。

    难点:成就需要的含义与双因素理论的实质。

    第十章 挫折理论与管理

    重点:理解挫折的实质与行为表现,掌握应对挫折以及应急与焦虑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难点:挫折的行为表现与应对。

    第十一章 群体中人际关系与团队建设

    重点:理解和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改善的方法,认识团队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团队建设意义与策略。

    难点:团队的特征与建设策略。第一节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第十二章 领导行为

    重点:理解领导者与领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了解领导影响力的构成,熟悉领导有效性行为理论,掌握领导决策的原则、方法与领导艺术。

    难点:领导有效性理论与领导艺术

    第十三章 组织结构、文化、及其变革发展

    重点:了解组织概念,掌握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与设计原则。了解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与结构,掌握组织文化创建的途径与方法。掌握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动因及方法。

    难点:组织的重要类型与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民族文化四维度的主要内容。五项修炼技能的内涵、技能与方法。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实训法、小组合作学习、课外作业、案例分析

    (五)实践环节

    1.名称:管理与社会心理学实验

    2.主要内容与要求:开设实训课,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去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学时分配: 36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其它

    社会心理学概述

    4

    5

    PPT幻灯片

    社会认知

    4

    2

    10

    PPT幻灯片

    人际关系

    6

    4

    11

    PPT幻灯片

    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

    6

    2

    10

    PPT幻灯片

    社会态度与感情

    6

    2

    9

    PPT幻灯片

    群体心理与群体动力

    6

    2

    14

    PPT幻灯片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6

    2

    12

    PPT幻灯片

    个性与管理

    6

    3

    2

    12

    PPT幻灯片

    激励理论与管理

    6

    4

    12

    PPT幻灯片

    挫折理论与管理

    4

    3

    11

    PPT幻灯片

    十一

    群体中人际关系与团队建设

    6

    4

    12

    PPT幻灯片

    十二

    领导行为

    6

    3

    13

    PPT幻灯片

    十三

    组织结构、文化、及其变革发展

    6

    3

    13

    PPT幻灯片

    合计

    72

    20

    16

    108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与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程方正 现代管理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目:

    阿龙森等,《社会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郑雪 《社会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戴维-麦尔斯,《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

    钱玉燕主编,《社会心理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刘永芳 主编. 管理心理学.第一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年

    俞文钊 著.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汪雪兴主编.管理心理学.第一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苏东水 著.管理心理学.第四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张国民等著.管理心理学.第一版.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

    王重鸣 著,管理心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九)说明

    本课程安排有一定的专题讨论。专题讨论以课堂小组为单位,围绕课程内容选择讨论题目在讨论前要做好发言准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进行专题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提高学科理论水平,在讨论中提倡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 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让学生初步了解管理与社会心理学的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

    1.强调社会与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

    2.△重视对社会情境的探讨(社会情境不同于社会背景)

    3.△○人们对客观情境的理解比真实的客观情境更重要

    4.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

    5.○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学科性质与体系

    1.学科性质

    2.学科体系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管理心理学的内涵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管理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对推动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2.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巨大作用

    3.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良好效能

    第五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研究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则

    2.研究管理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3.研究结果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

    第二章 社会认知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社会认知的含义,让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群体的。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1.社会图式的分类

    2.△○ 社会图式的作用

    3.自我实现的预言

    4.社会认知的理论模型

    5.○社会认知的策略

    第二节 印象

    1.印象形成的线索

    2.形成初步印象的判断

    3.印象的整合

    4.△印象的性质

    5.印象管理策略

    6.印象的维持

    7.应对不一致信息

    第三节 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1.归因定义、分析

    2.△○海德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3.维纳的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归因

    4.三度归因理论

    5.归因偏差

    6.归因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节 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

    1.社会刻板印象的涵义

    2.刻板印象的形成

    3.△○刻板印象的作用

    4.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

    5.△刻板印象的利与弊

    6.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7.偏见及其成因

    8.自我意识的概述

    9.自我意识的形象性、自我意识的独特性

    第三章 人际关系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人际交往既需要科学性、又需要艺术性。因此,授课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要室内践性,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讨论,然后总结怎样才能更好地与人交往,怎样测量人际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1.人际关系的概述

    2.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

    3.人际关系的分类

    4.△○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5.人际关系的状态

    6.△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理论与测量

    1.人际关系理论概述

    2.△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3.符号互动理论

    4.社会交换理论

    5. △○人际关系的测量

    第三节 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概述

    2.人际沟通过程

    3.△○人际沟通的类型与模式

    4.提高沟通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节 人际吸引

    1.人际吸引的理论

    2.个体的特征与人际吸引

    3.相似、互补与人际吸引

    4.情境因素与人际吸引

    第四章 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中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诸多对立现象,如社会促进与社会干扰,侵犯行为与利他行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专题讨论或小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掌握应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的涵义

    2.△亲社会行为的根源

    3.○儿童利他行为的发展——皮亚杰

    4.助人行为的实验研究

    5.助人的决策过程

    6.促进亲社会行为

    第二节 反社会行为——侵 犯

    1.反社会行为的涵义

    2.对侵犯的解释

    3.侵犯的影响因素

    4.侵犯行为的控制

    5.减少侵犯的方法与途径

    第五章 社会感情与态度

    一、教学基本要求

    由于态度形成和改变的过程是复杂的,其间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切忌空洞抽象地灌输理论,而要结合心理学家的大量实验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中达到教学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态度概述

    1.态度概念的由来

    2.态度概念的界说

    3.△○态度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4.○态度的结构

    5.态度的种类

    6.态度的功能

    7.态度与行为

    第二节 态度的测量

    1.瑟斯顿量表

    2.李克特量表

    3.语义区分量表

    4.行为反应测量

    5.生理反应测量

    6.自由反应测量

    第三节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态度形成的主要理论

    2.△影响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

    3.态度改变的主要理论

    4.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第四节 社会感情概述

    1.社会感情的概念

    2.社会感情的维度

    3.社会事情的分类

    第五节 社会感情理论

    1.情绪心理学的观点

    2.△心理治疗学派的观点

    3.社会学的观点

    第六节 社会文化和感情

    1.社会文化和情绪

    2.中国文化和情绪

    3.中国人的特殊情感

    4.社会群体的情绪

    第六章 群体心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由于态度形成和改变的过程是复杂的,其间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切忌空洞抽象地灌输理论,而要结合心理学家的大量实验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中达到教学要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1.群体的含义与条件

    2.群体的分类

    3.△群体的功能

    4.群体内聚力

    第二节 社会影响

    1.△社会助长

    2.社会干扰

    3.优势反应强化说

    4.社会惰化

    第三节 从众、服从与顺从

    1.从众的含义

    2.从众的原因

    3.从众现象的实验研究

    4.服从的含义

    5.顺从的含义

    6.促进顺从的技术

    第四节 集群行为

    1.集群行为

    2.集群行为的过程

    3.集群行为的理论

    4.△○去个性化

    第七章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概况以及前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心理学产生的主要理论以及发展的前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溯源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准备

    3.管理心理学产生的实践探索

    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美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2.前苏联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3.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新内容

    2.管理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向

    3.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新形势

    第八章 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人性假设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管理学的基本理论

    1. △管理的实质

    2.管理的基本原理

    3.管理的基本方法

    4.管理的基本职能

    第二节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什么是心理学

    2.心理的实质

    3.心理学过程

    4.心理状态

    第三节 人性假设理论

    1.△人性假设的X理论与Y理论

    2.△人性假设的超Y理论

    3.△人性假设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理论

    第九章 个性与管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个性的基本内涵与测量方法。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个性在管理过程中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个性概述

    1.个性的概念

    2.个性的特征

    3.个性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 个性与管理

    1. △气质与管理

    2. △性格与管理

    3. △能力与管理

    第三节 个性测量

    1.心理测验

    2. △模拟测试

    3. △面试

    第十章 激励理论与管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激励作用以及主要理论。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主要激励理论及其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激励概述

    1. △激励的概念

    2. ○激励的过程

    3. △激励的作用

    第二节 内容型激励理论

    1. △需要层次理论

    2. △双因素理论

    3. ERG理论

    4. △成就需要理论

    5. △○过程型激励理论

    6. △○期望理论

    7. △目标设置理论

    8. △公平理论

    9. △○综合激励理论

    10.强化理论

    11.归因理论

    第十一章 挫折理论与管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挫折的实质以及表现。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挫折的实质与应对

    1. △挫折的实质

    2.挫折的行为表现

    3. △挫折的应对方法

    第二节 应激与焦虑及调适

    1.应急及调适

    2.焦虑及调适

    第三节 心理卫生与管理

    1.提高职工的自我保健能力

    2.采取必要的组织管理措施 开展细致的心理咨询工作

    第十二章 领导行为

    一、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领导的基本理论以及领导决策与领导艺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领导有效理论以及领导的艺术,提高领导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领导概述

    1. △领导的概念

    2.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的关系

    3. △领导者的影响力

    第二节 领导有效理论

    1. △领导特质理论

    2. △领导风格理论

    3. △领导行为理论

    4. △领导权变理论

    第三节 领导决策

    1.决策与决策程序

    2.决策的原则与方法

    3.领导者的决策能力

    第四节 领导艺术

    1. △用人艺术

    2. △授权艺术

    3. △时间运筹艺术

    第十三章 组织结构、文化及其改革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组织的基本构成、功能和类型以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与设计原则。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组织的基本理论以及组织设计的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概述

    1. △组织的基本概念

    2.组织的构成要素

    3.组织的重要功能

    4.组织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

    2.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

    3.△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

    第三节 组织文化概述

    1. △组织文化的概念

    2.组织文化的结构

    3.组织文化的要素

    4.组织文化的类型

    5.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四节 组织文化创建

    1.优化企业工作环境

    2.提高企业产品品位

    3.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4.确立企业价值理念

    5.塑造企业社会形象

    6.培养企业独特精神

    7.重视员工文化同化

    8.注重企业家的培养

    9.跨文化的组织心理研究

    10.跨文化的企业文化建设

    第五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概述

    1.△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概念

    2.组织变革与发展的动因

    3.组织变革与发展的过程

    第六节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方法

    1.△组织变革与发展的途径

    2.△组织变革与发展的阻力及克服

    3.○组织学习与组织创新

    大纲制订人:陈卿

    大纲审定人:曲苒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学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41007

    课程名称:学校心理学

    英文名称:School Psych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72

    学  分: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发展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学校心理学》是心理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属心理学应用性分支学科。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修习,学生能系统地获得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术;把握学校心理学的三大常见问题;学会运用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技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规律与技术分析解决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二章);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技术(第三章);学校心理学常见问题的辅导与咨询(第四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训实践相结合方法。考核方式为考试。评价方式为课程形成性评价,力求使学生达到以基础知识掌握促应用、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理论与技术的目的。其中:基础知识40% +科研论文与方案设计40% +分析能力占20% =综合成绩

    (五)实践环节

    1.名称:学校心理学基本技术之来访者中心技术及行为矫正技术

    2.主要内容与要求:运用课堂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讨论、切实把握各技术

    3.学时分配:36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学校心理学概论

    2

    PPT幻灯片

    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10

    0

    PPT幻灯片

    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技术

    18

    12

    PPT幻灯片

    学校心理学常见问题的辅导与咨询

    6

    14

    PPT幻灯片

    教学视频

    家庭心理咨询

    0

    6

    PPT幻灯片

    教师心理健康

    0

    2

    PPT幻灯片

    合计

    36

    36

    72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校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支新兴学科而言,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以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将这些原理和发现与学校日常活动直接联系起来,利用这些原理与工具直接为学生及学校服务。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 材:

    徐光兴主编.《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

    林崇德主编.《学校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贾晓波等编著.《学校心理辅导实用教程》.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

    Raymond G. Miltenberger(美)著. 石林等译.《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刘翔平主编.《学校心理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

    刘翔平主编.《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的评估与矫正》.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课程考核方法为考勤(10%),平时作业(20%),考试(7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学校心理学概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学校心理学的对象、性质、任务、作用、研究的缘起及其与其他心理学科的关系,了解学校心理学的未来展望及关于我国学校心理学的一些思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校心理学”的界定

    1.“学校心理学”的国际定义

    2.学校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3.○学校心理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学校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1.学校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2.我国学校心理学的现状

    第三节学校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1.学校心理学的基础理论构成

    2.△○学校心理学的“三层次介入”理论

    3.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三大领域与对象

    4.△学校心理辅导的教育特征

    第四节学校心理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面谈法

    3.问卷法

    4.作品法

    5.○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 学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把握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三大基本理论,重点把握来访者中心咨询理论、行为学习咨询理论以及团体动力咨询理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来访者中心”咨询法

    1.“来访者中心”咨询法的创立

    2.△○“来访者中心”咨询法的核心理论

    3.△○“来访者中心”咨询法的特点

    4.“来访者中心”咨询法的发展简史

    5.“来访者中心”咨询法的主要学派

    6.“来访者中心”咨询法的总结

    第二节精神分析法的咨询理论

    1.精神分析法的心理咨询定义

    2.△○精神分析法的三种形态

    3.精神分析心理咨询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三节行为疗法的咨询理论

    1.行为疗法概述

    2.△○行为疗法的理论

    3.△○行为疗法的过程

    第三章 学校心理学的基本技术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学校心理学的测量诊断技术,重点掌握共情式倾听技术、行为矫正技术以及团体心理咨询的技术。了解每一种技术的适应性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测量与诊断技术

    1.学校心理测量与心理诊断概述

    2.△学校心理测量的技术与分类

    3.○学校心理诊断的技术

    第二节心理咨询面接技术

    1.面接的时间

    2.○面接的方式

    3.面接的阶段

    第三节共情式倾听技术

    1.△○“来访者中心法”的核心技术—共情

    2.△○“来访者中心法”的核心技术—真诚

    3.△○“来访者中心法”的核心技术—无条件积极关注

    4.△○“来访者中心法”的学校咨询技法

    5.“来访者中心法”的学校咨询案例举隅

    6.“来访者中心法”技术参悟的自我评价

    第四节精神分析心理咨询技术

    1.精神分析概述

    2.△○精神分析的临床技术

    第五节行为矫正技术

    1.行为矫正法概述

    2.△○建立新行为的方法

    3.△○增加期望行为和减少不期望行为的方法

    4.其它行为改变的方法

    5.行为疗法技术参悟的自我评价

    第六节国际上其他心理咨询技术

    1.个人中心式游戏治疗的原则与实例

    2.△○生活分析的心理辅导法

    第四章 学校心理学常见问题的辅导与咨询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三大主要领域的常见问题,掌握儿童学习障碍、阅读障碍、适应障碍、情绪障碍等诊断与矫正的方法技术。能制定常见问题辅导与咨询的方案。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童学习障碍的鉴别与矫正

    1.儿童学习障碍的含义与特征

    2.△○学习障碍的诊断

    3.△儿童学习障碍的矫正模式

    4.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第二节 阅读学习障碍

    1.阅读学习障碍的成因

    2.△○阅读学习障碍的诊断与测评

    3.阅读学习障碍的矫正

    第三节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辅导

    第四节学校适应的心理辅导与咨询

    1.△儿童适应性行为的界定

    2.○儿童适应性行为的评价

    3.△○儿童适应性行为的训练

    4.特殊的适应性行为

    5.学校不适应的心理咨询要点

    第五节儿童的人格与情绪障碍

    1.△儿童孤独症

    2.儿童的攻击行为

    3.儿童的抑郁

    4.△学校恐惧

    第五章 家庭心理咨询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目前家庭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原则与方法,重点掌握对亲子关系问题的分析、诊断与矫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心理咨询概述

    1.家庭心理咨询的特点

    2.△家庭心理咨询主要内容

    3.○家庭心理咨询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亲子关系辅导

    1.亲子关系的概念和特点

    2.△父母教养方式与作用

    3.亲子关系的类型

    4.○亲子关系的心理辅导

    第六章 教师心理健康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和紧迫性,把握教师职业压力症症状,学会分析教师职业压力症的原因,并对教师职业压力症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咨询。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师的职业压力症

    第二节教师职业压力症的心理辅导

    大纲制订人:张婉莉

    大纲审定人:刘如平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41007

    课程名称:心理学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54

    学  分:2.5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本课程将主要介绍 “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思路”、“心理学研究的设计和评价”、“心理测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报告”等四部分内容。具体将涉及科学研究方法及其原则、实验法、实验程序设计、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研究报告等心理学研究中所必需的基础方法和技术。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与发展,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思路,掌握研究设计的类型与评价以及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了解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和最常用的统计软件包,了解研究报告和论文的组织与撰写要求。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章 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七章 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第八章 研究报告的撰写。

    难点:第二章 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三章研究设计;第八章 研究报告的撰写。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研讨,论文写作,翻译

    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

    (五)实践环节

    1.名称:论文写作

    2.主要内容与要求:根据心理学研究论文写作规范,通过选题、设计、分析等研究步骤完成一

    篇实证性研究论文。

    3.学时分配:18课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

    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心理学研究概述

    4

    4

    PPT幻灯片

    研究课题的选择.

    8

    3

    11

    PPT幻灯片

    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6

    3

    9

    PPT幻灯片

    研究数据收集方法

    6

    6

    12

    PPT幻灯片

    研究结果的整理分析

    6

    6

    12

    PPT幻灯片

    研究报告的撰写

    6

    6

    PPT幻灯片

    合计

    36

    18

    5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心理统计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基础研究方法类课程的系统化升

    华,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学科方法论指导。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黄希庭,张志杰主编. 心理学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

    主要参考书:

    约翰·肖内西等著. 心理学研究方法.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年4月

    肯尼斯·S·博登斯等著.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6月

    伊万斯等著.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9年9月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课程考核方法为考勤(10%),平时作业(20%),实验(10%)考试(6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绪 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和原则,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与分类,理解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学的性质

    1. 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

    2. 心理学是具有不同分析单位的学科

    3. 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

    第二节 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1. 一般人的探索方法

    2. △ 科学研究的特征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 教育性原则

    5. 伦理性原则

    第一章 研究课题的选择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课题选择的有效策略,查阅文献的方法,研究假设的提出和解释以及课题论证和评价的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题的选择

    1. △研究课题的来源

    2. △○选题的原则

    第二节 文献查阅

    1. 查阅文献的意义

    2. 文献的来源

    3. △查阅文献的方法

    第三节 假设与解释

    1. △○假设检验

    2. △○解释的逻辑

    3. △○关系的确定

    第四节 研究课题的论证与评价

    1. △○课题论证的意义

    2. △课题论证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3. △课题论证报告撰写技巧与应注意的问题

    4. 课题评审程序与方式例举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的概念和设计原理、取样原理及方法,初步了解质的研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真实验设计与准实验设计

    1. △真实验设计

    2. △准实验设计

    第二节 非实验设计

    1. △单组后测设计

    2.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

    3. 固定组比较设计

    4. 事后回溯设计

    第三节 取样

    1. 取样与选题的关系

    2. △○取样的类型

    第四节 质的研究

    1. 什么是质的研究

    2. △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

    3.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4. 质的研究的应用

    5. 质的研究表现形式

    6. △质的研究设计的主要模式

    7. 研究设计的组成部分

    第五节 其它研究方法

    1. 语义分析法

    2. Q分类技术

    3. 口语报告法的理论假设

    第三章 研究数据的收集方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观察法的类型、具体操作、记录技术以及评价,掌握访谈法的含义、类型、特点分析和具

    体设计。

    2. 熟悉问卷法及其种类、问卷的设计和制作,掌握测验法的内容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观察法

    1. 观察法类型

    2. 观察的具体方法

    3. △○观察法的记录技术

    4. ○观察法的操作

    5. 观察法评价

    第二节 访谈法

    1. 访谈研究的含义

    2. 访谈研究的类型

    3.△○访谈的特点分析

    4.○访谈研究的设计

    第三节 问卷法

    1.问卷及其种类

    2.△○问卷的设计和制作

    第四节 测验法

    1.心理测验简介

    2.心理测验的种类

    3.△○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 研究结果的整理和分析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研究结果整理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定性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定性分析

    1.研究资料的质量审核

    2.△研究资料的编码

    3.△○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第二节 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

    1.统计分析的含义与地位

    2.△描述统计

    3.△○推断统计

    4.其它高级统计法

    第五章 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元分析的一般问题和元分析的实施方法。

    2.了解研究报告的概念与类别、研究报告的写作风格、学会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各个部分,评估研究报告的标准及发表与交流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元分析的一般问题

    1.元分析的含义

    2.○元分析的目的

    3.△元分析的步骤

    4.元分析的局限性

    5.△○元分析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研究报告概述

    1.什么是研究报告

    2.研究报告的类型

    3.△○研究报告的写作风格

    第三节 研究报告各要素的写作

    1.题目和作者

    2.摘要与关键词

    3.引言

    4.方法

    5.结果

    6.分析与讨论

    7.不足与展望

    大纲制订人:李明军

    大纲审定人:刘如平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41008

    课程名称:认知心理学

    英文名称:Cognitive Psychology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总 学 时:72

    学  分:3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和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相关实验研究;了解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认知心理学各主要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范式和最新研究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意识,使其具备相当的心理学学术素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概念、问题解决、推理、言语

    难点:概念、问题解决、推理、言语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演示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录像

    (五)实践环节

    1.名称: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

    2.主要内容与要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减法反应时、相加因素法、字母转换、出声思考等方法与实验范式;

    知觉实验:掌握与运用因素恢复实验、知觉整体性实验、词优效应实验、客体优势效应实验等实验范式;

    注意实验:掌握与运用双耳分听实验、追随实验、视觉搜索实验、Stroop效应实验等实验范式;

    记忆实验:掌握与运用加工水平说的实验、自由回忆实验、记忆扫描实验等实验范式;

    表象实验:掌握与运用表象干扰实验、双重编码理论的验证实验、字符旋转实验、人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原型假说实验等实验范式;

    问题解决实验:掌握与运用逆向工作法解决问题等实验范式;

    推理实验:掌握与运用“四卡片”问题实验、“气氛效应”理论实验等实验范式;

    言语实验:掌握与运用声音转移实验、推理在语言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等实验范式。

    3.实践学时分配:

    实验:36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 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绪论

    4

    4

    8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知觉

    4

    3

    7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注意

    3

    4

    1

    8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记忆结构

    3

    3

    1

    7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短时记忆

    2

    3

    5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长时记忆

    3

    4

    7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表象与表征

    4

    2

    6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概念

    3

    3

    6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问题解决

    2

    3

    1

    6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推理

    4

    2

    6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十一

    言语

    4

    2

    6

    PPT幻灯片、实验演示

    合计

    36

    33

    2

    1

    72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是其它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延伸,在掌握普通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掌握认知心理学经典实验的设计、实施、数据处理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与实验设计能力。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王甦,汪安圣著.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主要参考书目:

    R·J斯滕伯格著. 认知心理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年7月

    刘如平著.普通心理学学习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

    乐国安主编.当代美国认知心理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成绩核算方式为:考勤占10%,实验成绩占25%,作业成绩占5%,考试成绩占6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知心理学的涵义、产生基础和发展状况

    2.掌握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1.△认知的含义

    2.认知心理学的含义

    3.○人的信息加工模型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及影响

    1.认知心理学的兴起

    2.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记录法

    2.口述记录法

    3.计算机模拟

    第二章 知觉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知觉认知研究的基本内容,掌握知觉的含义及其加工过程,理解知觉理论和实验操作,能够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知觉实验设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知觉的概念和理论

    1.△知觉的概念演变

    2.知觉的理论

    第二节 知觉的过程和组织

    1.△知觉的加工过程

    2.知觉的组织

    第三节 模式识别

    1.○模式识别及其过程

    2.○模式识别的理论

    第三章 注意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章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认知心理学中注意研究的基本内容、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学会运用注意的相关知识看懂研究报告。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选择性注意

    1.什么是选择性注意

    2.选择性注意的模式

    第二节 注意的资源分配理论

    1.○双行业操作

    2.○容量分配的模型

    第三节 自动化加工

    1.○语义启动效应和自动激活

    2.○有意识注意和自动加工

    3.○控制化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第四章 记忆的结构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记忆研究的基本模型及其相关理论学说,掌握记忆的相关实验研究过程和方

    法,便于理解和设计记忆实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

    1.△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

    2.○两种记忆存在的证据

    第二节 多存贮模型

    1.○Atkinson---Shiffrin的记忆系统模型

    2.模型的扩展

    3.○典型的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第三节 加工水平说

    1.加工水平

    2.关于复述

    3.加工一致性

    4.关于加工序列

    第五章 短时记忆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短时记忆研究方法,了解断时记忆的容量、代码、信息提取、遗忘等相关研究及其模

    型,并能理解短时记忆研究在认知领域中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短时记忆的容量与代码

    1.短时记忆的容量

    2.短时记忆的代码

    第二节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

    1.○记忆扫描实验及提取的心理历程

    2.○平行扫描与系列扫描的假设和实验

    3.○直通模型与双重模型

    第三节 短时记忆的遗忘

    1.遗忘的进程

    2.遗忘的原因

    第六章 长时记忆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长时记忆的类型、前沿研究内容及其实验,能够基本掌握长时记忆的几种模型和信息

    的遗忘与提取,掌握长时记忆的研究方法,能够看懂相关实验报告和研究综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长时记忆概述

    1.长时记忆研究的简短回顾

    2.长时记忆的类型

    3.内隐记忆

    第二节 长时记忆的模型

    1.○网络模型

    2.○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第三节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与提取

    1.遗忘

    2.提取

    第四节 图式及其在记忆中的作用

    1.○图式概念的历史发展

    2.图式在记忆中的作用

    第七章 表象与表征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表象的涵义、表象与表征的关系、表象的作用,理解表象的心理操的实验研究及其理论

    依据;基本理解心理扫描研究的成果,能进行相关的验证实验。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表象 知觉 表征

    1.△表象与知觉机能等价

    2.△表象与表征

    3.表象的功能

    第二节 表象的心理操作

    1.心理旋转概述

    2.○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

    3.○心理旋转的理论依据

    第三节 心理扫描

    1.距离效应与大小效应

    2.○干扰与心理扫描

    3.○表象的计算理论

    第八章 概念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概念形成中的策略记忆概念形成模型,理解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过程和方

    法,理解概念结构的相关学说,并能读懂相关研究资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形成

    1.△○人工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2.○概念形成模型

    3.概念形成过程的特点

    4.概念形成中的策略

    第二节 概念的结构

    1.特征表说

    2.原型说

    第九章 问题解决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因素等实验研究,了解问题

    解决的策略,基本了解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研究的原理和问题。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1.问题的特征和类型

    2.问题解决的特征

    第二节 问题解决过程

    1.问题空间的表达方式

    2.问题解决的阶段

    3.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策略

    1.算法和启发法

    2.几种重要的启发策略

    第四节 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1.○《逻辑理论家》和《通用问题解决者》

    2.计算机模拟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

    第十章 推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推理的基本理论和模型,理解有关的实验设计和相关结论,理解推理认知研究中的实验设计

    和研究方法,学会运用理论和相关模型解释现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三段论推理

    1.○气氛效应理论

    2.○换位理论

    3.○心理模型理论

    第二节 线性三段论

    1.○操作模型或空间表象模型

    2.○语言模型

    3.○语言——表象混合模型

    第三节 命题检验

    1.证真和证伪

    2.选择作业困难理论解释

    第十一章 言语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言语的结构、如何理解言语以及关于言语的学说,理解言语的最新研究领域

    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学会利用言语的有关研究设计和理论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并能看懂相关实验报告。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言语的结构

    1.△○生成转换语法

    2.语义的心理学理论

    第二节 言语的理解和产生

    1.言语的理解

    2.言语的产生

    第三节 双语

    1.双语及其类型

    2.○共同存贮说

    3.○单独存贮说

    4.○有关两种存贮说的矛盾结果

    第四节 语言的神经心理学

    1.○损伤研究和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2.其他研究方法及成果

    大纲制订人:李明军

    大纲审定人:陈 卿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31001

    课程名称:  教育学

    英文名称:  Pedagogy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平台课程

    总 学 时:   54

    学 分:   3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限选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1.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科学学习的入门课程,主要就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概括性的探讨,内容具体涉及诸如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与价值、教育的目的、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班主任工作、学校制度与管理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实现如下教学目的:理解教育的内涵及功能与价值问题,理解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理解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两大基本关系的具体内容,了解教师与学生的特征及其教育影响,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德育的一般原理,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了解学校教育的制度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

    2.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本课程应当达到如下要求:

    第一,学生能够掌握教育、人的发展、现代教育目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师、教师专业化、学生、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教学、探究教学、教育制度、学校管理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第二,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基本关系的具体内容,懂得人、社会、教育三者相互制约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理解教育与人的个体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内容及其本质;

    第三,学生能够对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诸如教育功能与价值的选择、教育影响人发展的机理与实现条件、教育影响社会的形式与实现、应试经验与素质教育问题的现实分析、教师专业化的实践、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课程的本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德育过程与方法等。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第一章是理解教育的内涵,教育的功能及其选择,教育的价值及其选择;

    第二章是理解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的类型,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第三章是对人的属性的认识及其教育影响,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教育的独特作用;

    第四章是社会基本要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教育对社会要素的作用表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内涵;

    第五章是作为专业化职业的教师的内涵,学生的基本属性,师生关系的内容及其建设;

    第六章是课程的内涵及其类型,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结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第七章是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教学过程的规律;

    第八章是德育观,德育过程的本质与特点,德育方法;

    第九章是班主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第十章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学校制度的基本内容,教育管理的基本内容,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问题。

    2.教学难点

    第一章是教育的起源与本质,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的选择问题;

    第二章是教育目的的类型,教育目的的当代转变现象;

    第三章是人性的理解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等各种因素与人发展的综合影响,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个性发展的内涵;

    第四章是社会要素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五章是教师专业发展;

    第六章是课程的本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的结构和资源开发;

    第七章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第八章是德育观,德育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需要注意:

    第一,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设计观。本课程是基于对教育学“学理”体系的理解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逻辑顺序的认识而展开的,为此,教学中,应当按照大纲所反映的逻辑顺序进行教学。

    第二,坚持学科相互联系的教学观。本课程作为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不失时机地作相关课程内容的前后联系,以使学习者清楚学科知识的前后逻辑结构。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观。鲜活的教育实践既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源泉,也是促进较好理解教育理论的重要材料,教师应努力联系实际,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

    导论主要采取讲授法,着重沿着教育学历史发展的线索进行讲述。

    第一章主要采取讲授法,从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含义和教育的价值三个方面分别解释教育的本质问题。

    第二章主要采取讲授法,可以采用播放有关录像片段的手段作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对教育目的的含义和依据进行把握,讲授的重点在于弄清我国教育目的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含义。

    第三章主要采取讲授法,同时设计相关主题供学生讨论,增强学生对教育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层次认识,把人的全面与个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与教育联系起来。

    第四章主要采取讲授法,教学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资料,说明教育与社会各领域的关系,讲授过程中注意举证事例,最好能联系现实中的现象。

    第五章主要采取讲授法,注意对教师和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回归感性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贯穿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现实经验。

    第六章主要采取讲授法,引导学生对课程本质含义的理解,了解课程基本理念,并着重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第七章主要采取讲授法,重点对教学的地位,教学过程的规律,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进行讲述。为使学生学以致用,布置课外作业以加深联系所学知识。

    第八章主要采取讲授法,注意对学生德育观的培养和学生对德育方法的初步掌握。

    第九章主要采取讲授法,概括介绍我国班主任工作的制度,使学生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各个方面。

    第十章主要采取讲授法,讲解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并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思考我国当前教育制度改革、学校教育管理变革中的问题。

    (五)实践环节

    (无)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 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教育学概述

    3

    3

    PPT幻灯片

    教育的本质

    3

    3

    PPT幻灯片

    教育目的

    3

    1

    4

    PPT幻灯片

    教育与人的发展

    3

    1

    4

    PPT幻灯片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3

    1

    4

    PPT幻灯片

    教师与学生

    5

    1

    6

    PPT幻灯片

    课程

    5

    1

    6

    PPT幻灯片

    教学

    6

    1

    7

    PPT幻灯片

    德育

    5

    1

    6

    PPT幻灯片

    班主任工作

    4

    1

    5

    PPT幻灯片

    十一

    学校教育制度与管理

    5

    1

    6

    PPT幻灯片

    合计

    45

    5

    4

    5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为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叶澜主编.《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

    参考书目:

    孙喜亭主编.《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南京师大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大象出版社,1993年

    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课程考核方法为考勤(10%),平时作业(20%),考试(70%)。

    三.教学内容纲要

    导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本部分作为教育原理的入门内容,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了解当前教育学发展中的重要分支,如实验教育学、实用教育学的主要观点;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式的发展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2.教育学的理论结构

    3.○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能够比较几种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认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每个阶段教育的重要特征、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和主要思想主张;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及其含义、认识教育的本质与价值问题的多种学说,并对教育功能与价值选择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2.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1.教育的含义

    2.△○教育的本质

    3.○现代教育的属性

    第三节 现代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1.△教育的功能

    2.教育的价值

    第二章 教育目的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理解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全面发展教育等基本概念,理解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功能、依据与类型、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能够联系实际认识我国教育目的,能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目的内涵与功能

    1.△○教育目的的内涵

    2.△○教育目的的内容与功能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依据与类型

    1.教育目的的依据

    2.教育目的的类型

    3.教育目的的当代转变

    第三节 我国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

    2.△○全面发展的教育

    3.教育目的的实现----素质教育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了解人性问题的不同认识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懂得人的可教性与必教性的道理,能够辩证地认识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实践等与人发展的关系,掌握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及其指导意义,理解教育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性与教育

    1.△人性与教育

    2.人的可教性与必教性

    第二节 影响人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人的发展

    2.△○环境与人的发展

    3.△○个体实践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1.△○全面发展学说

    2.现代教育与全面发展

    第四节 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

    1.人的个性发展的含义

    2.教育与人的个性发展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一方面,全面地认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对教育的制约性影响;另一方面,科学地认识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要素影响的原理与有限性;并了解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社会要素的新发展带来的教育影响。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与经济

    1.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 教育与政治

    1.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政治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第四节 教育与科技

    1.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2.教育对科技的影响

    第五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系统中的教育

    2.○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正确理解教师的内涵、角色,认识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启发意义,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其实现;认识学生的内涵及传统学生观的弊病;认识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思考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

    1.教师的内涵

    2.△教师角色及素质

    3.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学生

    1.传统学生观

    2.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理解

    2.△师生关系的变革

    3.△师生关系的重建

    第六章 课程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关于课程本质的不同观点,能够掌握课程的本质和特点,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各种课程的各种理念;了解课程结构的内涵、特点和组织,能够掌握课程资源的类型和开发策略,并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开发课程资源,能够正确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创新,了解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课程的本质

    1.课程本质的批判性分析

    2.△○课程的本质与特点

    第二节 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2.○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3.○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4.○缔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

    5.○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6.○发展性的课程评价观

    第三节 课程的结构

    1.△○课程结构的内涵

    2.课程结构的特点

    3.课程结构的优化

    第四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程资源的类型

    2.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第五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望

    第七章 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教学的概念,理解教学的地位,了解教学的形成与发展;掌握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了解教学过程的功能;了解教学原则的沿革和体系的构建,掌握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了解教学方法的发展和分类,掌握教学方法的基本运用方略。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2.教学的地位

    3.教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本质

    2.教学过程的规律

    3.教学过程的功能

    第三节 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概述

    2.教学原则沿革

    3.△○教学原则体系构建

    第四节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发展

    2.教学方法的分类

    3.△教学方法的基本运用方略

    第八章 德育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德育的概念,了解德育的历史形态,了解德育观中的几种界说,理解学生品德结构的形成,理解道德认识教育、道德情感教育和道德行为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德育过程的本质,掌握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和德育过程的特点,了解德育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德育观

    1.德育的概念

    2.德育的历史形态

    3.德育观中的几种界说

    4.德育观的再认识

    第二节 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本质

    2.△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

    3.德育过程的特点

    第三节 德育方法

    第九章 班主任工作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我国班主任制的演变历史,了解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掌握班主任工作开展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班主任制的演变

    1.训导制

    2.级任制

    3.导师制

    4.班主任制

    第二节 班主任工作及其开展

    1.班主任的主要工作

    2.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第十章 教育制度与管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掌握教育制度、学校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学校制度、学校管理的基本范畴,能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当前教育制度改革、学校教育管理变革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概述

    2.现代学校制度

    第二节 学校管理

    1.教育管理概述

    2.现代学校管理

    大纲制订人:张俊

    大纲审定人:刘如平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31002

    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平台课程

    总 学 时:54

    学 分:3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限选课。学习本课程应具备必要的普通心理学、生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前导课程为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后续课程为变态心理学与心理咨询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

    基本要求教育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事业;教育理论指引方向和目的,教育的需求决定其教育的内容。教学过程将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结合起来,经过人(教师)与人(学生)的互动,把教育内容转化成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心理学是研究这一教育过程的学科。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

    1.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理论

    2.学习教人接受什么教育的知识

    3.学习教人接受什么教育的知识

    4.学习如何教人接受教育的知识与技能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认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第一章);学习理论所争论的问题(第三章);态度和品德的学习(第六章);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第十章);课堂评估(第十二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教学与教师讲授,小组讨论、汇报与展示和个人课题研究。旨在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体性。考核方式为考核内容及方式:小组展示与报告占20%;课堂考勤与表现占10%;个人研究报告占20%;期中考试(开卷)占25%;期末考试(闭卷)占25%。

    (五)实践环节

    (无)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教育心理学概况

    4

    4

    PPT幻灯片

    学习概论

    3

    1

    3

    PPT幻灯片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3

    1

    4

    PPT幻灯片

    知识的分类与学习

    3

    1

    4

    PPT幻灯片

    问题解决

    4

    1

    5

    PPT幻灯片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4

    1

    5

    PPT幻灯片

    教学视频

    影响学习因素

    4

    1

    5

    PPT幻灯片

    现代教学设计

    4

    1

    5

    PPT幻灯片

    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

    4

    4

    PPT幻灯片

    教学视频

    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

    4

    1

    5

    PPT幻灯片

    十一

    课堂管理与团体规范的建立

    4

    4

    PPT幻灯片

    十二

    课堂评估

    4

    1

    5

    PPT幻灯片

    合计

    45

    5

    4

    54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是其基础;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则为本课程提供工作手段。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

      主要参考书目:

    《教育心理学》(美)约翰.桑切克著 周冠英 王学成译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7年

    《教育心理学》 张春兴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

    《现代教育心理学》 丁家永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高中教学策略研究》 刘如平等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0年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1.创始之前(1903年以前)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时期: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

    3.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百年沧桑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分野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分野

    4.主要内容

    第二章 学习概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习者掌握学习的基本理论、各流派所争论的问题和学习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的含义及其意义

    1.△○关于学习的定义

    2.学习的生物性与社会意义

    第二节 学习的分类

    1.○我国流行的分类: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学习,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知之深浅的问题;技能学习,又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解决的是会不会的问题;社会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学习或接受。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事实的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3.奥苏伯尔的意义与机械学习分类: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概念和命题的运用、解决问题与创造。

    第三章 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者能掌握学习的流派和演变状况;掌握不同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习论流派的哲学渊源

    1.唯物主义或经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2.唯心主义或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

    3.△○现代学习论流派演变概况

    第二节 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观

    1.△○人类联想学习的研究

    2.条件反应和动物学习研究

    第三节 强调认知与组织的学习观

    1.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

    2.△○现代认知学习观

    第四节 90年代后出现的新的建构主义哲学思潮

    1.△○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2.不同建构主义观的主要分歧

    3.△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第四章 知识的分类与学习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习者掌握现代的知识观,并能够运用知识类型和学习过程,分析中小学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知识的性质

    1.△○知识的定义与类型

    2.广义知识的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

    3.陈述性知识的性质

    4.△○程序性知识与技能的心理实质

    5.△认知策略的性质

    第二节 各类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1.△○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2.△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与条件

    3.○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第五章 问题解决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者能够掌握不同学习理论对问题解决的解释以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的性质

    1.早期观点

    2.现代观点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1.△○行为主义:桑代克、斯金纳 问题解决:尝试错误的过程

    2.格式塔:苛勒问题解决:顿悟(解决方法)的过程

    3.○机能主义:杜威 问题解决五阶段:暗示—理智化—假设—推理—验证

    4.华莱士:问题解决四阶段:准备—孕育—明朗—验证

    5.○邓克尔:范围逐渐缩小的模式

    6.△○现代认知观:注重揭示不同类型的知识在解决问题不同阶段的作用

    7.△○信息加工心理学家:问题表征—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监控

    第三节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 20 世纪60 年代之前,心理学家提出并研究得较多的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是心理定势、功能固着

    2.△○现代学者的一般观点: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教学中的言语指导

    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者能了解态度的基本概念以及态度学习的性质,并能够分析态度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态度与态度学习的性质

    1.△○态度的含义

    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

    3.△○态度与行为

    4.△态度与品德

    第二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1.△○有关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的价值内化理论、认知协调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态度和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第七章 影响学习因素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者能掌握影响学习的基本因素,并运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分析当前基础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

    1.△原有知识的性质与学习迁移

    2.△○认知发展

    第二节 学习的情感因素:学习动机影响学

    1.△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理论

    3.○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三节 影响学习的环境因素

    1.△○学校环境因素

    2.△家庭因素

    3.○社会媒体和网络

    第八章 现代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习者能掌握现代的教学观,并能够结合中小学的学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教学观

    1.△教学过程观

    2.△○教学目标观

    第二节 现代教学设计

    1.△○教学与教学设计

    2.△○确定教学目标

    3.△○分析教学任务

    4.△选择教学策略

    5.△○教学评价

    6.△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

    7.△○认知策略

    8.○动作技能

    9.○态度

    第九章 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习者了解教师的效能概念与研究教师效能的方法;掌握善于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特征;了解教学策略的选择是相对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当取决于相关条件的组合;掌握教学评价因实施目的与时机的不同而有多种类型;能分析认知与情感两类教学评价在教学上的不同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从教师效能研究看有效教学的原则

      2.△○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

      3.△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4.○教学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第十章 课堂管理与团体规范的建立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习者掌握建立课堂秩序的基本远离,并能够采用积极的纪律和教育方法来管理课堂秩序。使学习者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者。

    二、教学内容

      1.△○在日常教学中建立课堂秩序

      2.△课堂管理问题的处理:行为主义倾向的问题处理

      3.△课堂管理问题的处理:人本主义与折衷主义倾向的问题处理

      4.○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5.△成为良好的沟通者

    第十一章 课堂评估

    一、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善于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行为上的特征;了解因实施目的和时机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教学评估类型;了解传统的论文题与新式的客观测验在教学评估上具有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

      1.△○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

      2.△○教学评估的基本概念

      3.△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技术

      4.△○成绩评定及报告

    大纲制订人:张 俊

    大纲审定人:刘如平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沙盘疗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31009

    课程名称:沙盘疗法

    英文名称:sand-playTherapy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平台课程

    总 学 时:36学时

    学  分:1.5学分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限选平台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掌握沙盘治疗的基本理念、操作程序以及理解沙游作品的原则与方法;熟练个体沙盘与团体沙盘制作的基本程序;初步掌握理解分析沙游作品的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章沙盘疗法的基本原理;第三章个体沙盘的操作;第五章理解沙盘作品。

    难点:第二章沙盘治疗师的职责;第三章个体沙盘操作中治疗环节;第五章沙游的象征性含义。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五)实践环节

       1.名称:沙盘疗法实训

       2.主要内容与要求:开设个体沙盘与团体沙盘两项实训项目。

       3.学时分配:18学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沙盘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2

    2

    PPT幻灯片、教学视频

    沙盘疗法的基本原理

    4

    2

    6

    PPT幻灯片、沙盘物件

    个体沙盘

    4

    6

    10

    PPT幻灯片

    团体沙盘

    4

    6

    10

    PPT幻灯片

    如何理解沙游作品

    4

    4

    8

    PPT幻灯片、教学视频

    合计

    18

    18

    36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行课程为心理咨询的原理与技术。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美]芭芭拉博伊科等著,田宝伟等译.《沙游治疗完全指导手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

    主要参考书目:

    高岚,申荷永著.《沙盘游戏疗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张日昇著.《箱庭疗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查课,成绩核算方式为:考勤占10%,实训成绩占30%,平时作业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5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沙盘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沙盘疗法的历史渊源

    2.把握沙盘疗法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沙盘疗法的由来

    1.地板游戏

    2.世界技术

    3.沙盘疗法

    4.沙游的发展

    第二节 沙盘疗法的理论基础

    1.○荣格的理论

    2.东方哲学思想

    第二章 沙盘疗法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1.沙盘疗法的构成物质要素

    2.掌握沙盘疗法的基本思想

    3.明确沙游治疗中治疗师的角色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沙盘疗法的物质要素

    1.○沙

    2.△沙箱

    3.△○物件

    第二节 沙游的基本思想

    1.△○什么是沙盘疗法

    2.○沙盘疗法的基本假设

    3.△沙盘疗法的优势

    第三节 沙游治疗师的角色

    1.△总体定位

    2.○具体角色

    第三章 个体沙盘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个体沙盘的理论要点

    2.掌握个体沙盘的操作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治疗的时机

    第二节 个体沙盘的操作程序

    1. △介绍与制作

    2. △○体验与游览

    3. △○治疗

    4. 联结

    5. 记录

    第四章 团体沙游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团体沙盘的理论要点

    2.掌握团体沙盘的操作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团体沙游

    1.含义

    2.适用情况

    第二节 团体沙游的程序

    1.△○程序

    2.记录表格

    第五章 理解沙盘作品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理解沙盘作品的基本原则

    2.掌握沙盘的两类主题

    3. 掌握沙盘的象征性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理解沙游作品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

    2.△○丰富性

    3.△○流畅性

    4.△○动力性

    第二节 沙盘的主题

    1.什么是主题

    2.△○受伤的主题

    3.△○治愈的主题

    第三节 沙盘的象征意义

    1.△○原型与象征

    2.△各类物件的象征意义

    3.△○时间空间的象征意义

    第四节 结束治疗

    1. 结束治疗的时机

    2. 结束治疗的方法

    大纲制订人:曲 苒

    大纲审订人:刘如平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情绪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131013

    课程名称:情绪管理

    英文名称:Emotion 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总 学 时:18

    学  分:1

    适用对象:心理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专业选修课,心理学专业提高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情绪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如情绪的生理特征、思维特征最一般的规律;了解和掌握有关情绪调适的最一般的理论,如理性情绪疗法,生理训练法,各种心理现象与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初步形成情绪调适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所学情绪知识解决他人实际情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所学技能融会贯通于实践,为以后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情绪与生理的关系 理性情绪疗法 心理生理训练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为主,有些内容进行课堂演示实验

    (五)实践环节

    (无)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1

    情绪基本知识

    4

    PPT幻灯片

    2

    情绪系统与压力

    4

    2

    PPT幻灯片

    3

    合理情绪疗法

    2

    PPT幻灯片

    4

    负面情绪的价值与意义

    2

    PPT幻灯片

    教学视频

    5

    处理他人情绪问题

    2

    PPT幻灯片

    6

    情绪的生理训练

    2

    PPT幻灯片

    合计

    16

    2

    18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辅助课程。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学参考书

    《情绪心理学》,孟昭兰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情绪基本知识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情绪的意义与来源。

    二、教学内容

      1.情绪的七种意义:

      2.情绪的真正来源?情绪都是投射反应或条件反射。

    第二章 正确理解情绪与压力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情绪及压力的基本含义,理解情绪对个体的意义,把握情绪与压力的真正来源,辩证理解压力。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情绪?

      2.什么是压力?

      3.对情绪的错误认识

      4.情绪对人生的作用

      5.情绪与压力的真正来源

      6.高EQ的四种能力

      7.了解你的压力状况

      8.正确认识压力

      9.压力对人生的作用

    第三章 改变信念系统(BVR)-------情绪自主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改变信念系统,练习情绪自主。

    二、教学内容

      1.破框法:3个影响内心力量的限制性信念及破解方法。

      2.换框法:突破思维限制,创造可能性的法宝。

    第四章 自我管理情绪压力的方法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各种自我管理情绪的具体方法。

    二、教学内容

      1.钟摆效应原理

      2.呼吸放松法

      3.逐步抽离法

      4.把意义储留法

      5.压力审查法

      6.减压法

      7.五步脱困法

      8.改变经验元素

    第五章 负面情绪的正面价值与意义

    一、教学基本要求

    进一步辩证看待情绪,把握常见情绪的积极意义与负面影响。

    二、教学内容

      1.愤怒的正面价值

      2.痛苦的正面价值

      3.恐惧的正面价值

      4.失望的正面价值

      5.紧张/焦虑的正面价值

      6.内疚/遗憾的正面价值

      7.嫉妒的正面价值

    第六章 处理他人情绪技巧

    一、教学基本要求

    学习如何合理应对他人情绪,掌握消除抗拒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正面动机和深层需要

      2.总结篇:突破性的思想力量

      3.EQ型处理他人情绪

      4.五步消除抗拒法

    第七章 生理训练与情绪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情绪的生理机制及表现,掌握有关情绪生理调适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1.生理与情绪的关系

      2.有关情绪的生理调适方法

    大纲制订人:孙 果

    大纲审定人:张婉莉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31021

    课程名称:教育社会学

    英文名称:Sociology of Education

    课程性质:教师教育方向选修模块

    总 学 时:18

    学 分: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教育学、社会心理学

    三.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教师教育方向选修课程模块,选修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社会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促进学生对我国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进行社会学思考,提高学生对我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社会学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于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有一定的“社会学想象力”,能够运用社会学的视角正确深入地认识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重点: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确定及第三节中研究对象的界说、第二章第一节中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第三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对策、第三章第一节中社会阶层化的含义、第三节中社会流动的涵义、第四节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及历史发展和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策略、第四章第三节中的中国赶超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对教育的需求、第五章第二节中的学习压力问题形成机制及缓解、第三节中的预防解决青少年问题产生的策略、第六章第一节学校组织的含义及相关理论、第七章第一节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模式、第二节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第八章第二节中的教师角色的多维性及其转换、第三节教师社会化的主要目标与内容、第九章第一节中的个体社会化的含义及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

    课程难点:第一章第四节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第二章第二节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第三章第二节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机制、第四章第一节中的从社会变迁过程中研究教育的视角、第二节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理论研究、第五章第四节教育在解决人口问题中的作用、第五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教育对策、第六章第三、四、五节学校组织目标、结构、文化的社会学特征、第六节中的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贡献、第七章第三节班级教学社会学问题、第九章第二、三、四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角度设计教授方案,强化学生的各种素质与动手动脑的能力,特别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释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就要求着重进行思维训练,这就需要教师传授知识的逻辑性、读书笔记、课堂讨论等;让学生学会解释,就要教给他们解释的方法与技巧,如社会调查、教育实验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强调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作业采用多种形式,如读书笔记、课堂讨论稿、教育调查报告等。

    (五)实践环节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

    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绪论 何为教育社会学

    2

    2

    PPT幻灯片

    教育与社会可持续 发展

    2

    2

    PPT幻灯片

    教育与社会阶层化

    2

    2

    PPT幻灯片

    教育与社会变迁

    2

    2

    PPT幻灯片

    教育与社会问题

    1

    1

    2

    PPT幻灯片、录像

    学校社会组织

    2

    2

    PPT幻灯片、录像

    班级社会体系

    2

    2

    PPT幻灯片、模型

    教师的社会学分析

    2

    2

    PPT幻灯片、录像

    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1

    1

    2

    PPT幻灯片、录像

    合计

    16

    1

    1

    18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在第5学期开设。教育学原理与社会学概论两门课程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教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分析研究的一门学科,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有必要具备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由于本课程乃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科分化尚不充分,因此尚不存在后继课程。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鲁洁主编,吴康宁副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主要参考书目:

    董泽芳编著.《教育社会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吴铎,张人杰编.《教育与社会》.中国科技出版社,1991年

    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社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陈奎熹.《教育社会学》.台北三民书社,1980年

    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九)说明

    课程考核:本课程为考查课,采取平时成绩加期末课程论文的方式。总分100分,考勤占10%,平时作业占30%,课程论文占6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教育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当代教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明确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并把握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

    2.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

    第二节 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

    1.学科性质诸论

    2.△学科性质确定

    第三节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诸说

    2.△研究对象界说

    第四节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1.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2.决定因素与非决定因素

    3.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5.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理解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战略中的作用,并把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内涵

    1.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第二节 ○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1.教育可传播和创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观念、态度、价值和知识,使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自觉参与和推进可持续发展

    2.教育可促进经济增长、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推动社会朝着“三个文明”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

    3.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第三节 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对策

    1.△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阶层化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应识记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竞争式流动、教育机会均等概念,了解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机制、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和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阶层化与教育的基本关系

    1.△社会阶层化的涵义

    2.阶层结构与教育结构

    第二节 社会阶层化对教育的影响

    1.○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机制

    2.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具体表现

    3.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合理化中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流动

    1.△社会流动概述

    2.社会流动与教育的相互影响

    3.教育分流问题

    第四节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1.△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及历史发展

    2.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分析

    3.△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对策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变迁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社会变迁中研究教育的视角,对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了解教育现代化的类型及当代社会背景。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社会变迁过程中考察教育

    1.社会变迁的涵义及类型

    2.○从社会变迁过程中研究教育的视角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理论研究

    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3.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第三节 中国的赶超型现代化与教育

    1.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背景

    2.赶超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3.△中国赶超型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对教育的需求

    第五章 教育与社会问题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教育与社会问题的相互关系,了解学习压力问题形成及缓解,知道预防青少年问题的措施,并了解教育在解决人的问题中的作用,和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教育对策。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问题概述

    1.社会问题的涵义及其类型

    2.△教育与社会问题的相关分析

    3.社会转型期教育问题举要

    第二节 学习压力问题

    1.学习压力问题的概念

    2.学习压力问题的影响

    3.△学习压力问题形成机制及缓解

    第三节 青少年问题

    1.青少年问题类型

    2.青少年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3.△预防解决青少年问题产生的策略

    第四节 教育与人口问题

    1.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

    2.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的压力

    3.○教育在解决人口问题中的作用

    第五节 教育与劳动就业问题

    1.劳动就业问题的涵义

    2.劳动就业问题成因

    3.○解决劳动就业问题的教育对策

    第六章 学校社会组织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学校组织形态与社会组织要素的相关性分析,学校社会组织属性,学校组织目标、结构、文化的社会学特征,及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校社会组织的理论

    1.△学校组织的涵义

    2.△学校组织的有关理论

    第二节 学校社会组织的性质

    1.关于学校组织基本性质的几种观点

    2.不同类型学校组织的特点分析

    第三节 ○学校社会组织目标

    1.学校社会组织目标的构成

    2.学校社会组织目标的差异

    3.学校社会组织目标的整合

    第四节 ○学校组织的结构

    1.异质性结构

    2.多权威结构

    3.多层次结构

    第五节 ○学校组织的文化

    1.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

    2.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

    3.离散型学校文化与统合型学校文化

    第六节 学校社会组织的环境

    1.社区与社区发展

    2.社区结构对学校的影响

    3.○学校在社区发展中的贡献

    第七章 班级社会体系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模式,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及影响班级教学效率的社会因素及班级教学自身的社会情境。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概述

    1.班级是一种社会体系

    2.△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模式

    第二节 △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

    1.社会化功能

    2.个性化功能

    3.分化与选择功能

    4.照顾或保护功能

    第三节 ○班级教学社会学问题

    1.学生社会背景及同辈群体与教学

    2.教师角色及教师群体与教学

    3.师生人际关系与教学

    4.班级社会气氛与教学

    第八章 教师的社会学分析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教师在社会职业等级体系中整体社会地位及各层面社会地位的判定,教师社会角色的类型及变迁,教师社会化的涵义及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师的社会地位

    1.教师的专业地位

    2.教师在社会职业等级体系中的地位

    3.教师群体内部的地位差别

    第二节 教师的社会角色

    1.△教师角色的多维性及其转换

    2.教师的角色冲突

    第三节 教师职业的社会化

    1.△教师社会化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2.教师社会化的阶段

    第九章 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个体社会化的涵义及其与教育的关系,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教育与个体社会化概述

    1.△个体社会化的涵义

    2.个体社会化的纵横结构与教育

    3.△教育与个体社会化的关系

    第二节 家庭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1.家庭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及其特点

    2.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

    3.○家庭结构与儿童社会化

    第三节 学校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1.○学校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及其特点

    2.教师与学生社会化

    3.学生同辈群体与个体社会化

    第四节 社会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1.○社会文化与学生社会化

    2.大众传播媒介与学生的社会化

    大纲制订人:陈卿

    大纲审定人:孙果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SPSS统计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0131015

    课程名称:  SPSS统计分析

    英文名称: SPSS Applied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平台课程

    总 学 时:   36

    学 分:   1.5

    适用对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属于心理学专业本科生教育心理方向专业限选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能掌握对调查过程中收集来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的能力;掌握SPSS这种专业统计软件的操作;独立完成从建立数据文件、基本分析到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及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推论统计等整个过程的操作;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而又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同时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前提和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第二章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第四章基本统计分析;第五章 相关与回归;第六章 差异检验;第七章 方差分析。

    难点:第二章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第五章相关与回归;第六章 方差分析。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上机指导

    教学方式:多媒体授课

    (五)实践环节

       1.名称:spss软件操作与应用

       2.主要内容与要求: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熟练掌握对数据文件的建立、编辑等的具体操作工作。

       数据整理:掌握对数据文件的拆分、合并,数据分类汇总及加权处理等操作。

       基本统计分析:掌握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平均数、标准差、相关分析以及数据探索等基本统计分析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差异检验:掌握对不同条件下样本数据统计量特征的显著性检验的操作。

       方差分析: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处理操作。

        3.学时分配:18课时

    (六)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 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SPSS FOR WINDOWS 概述

    1

    2

    3

    PPT幻灯片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

    1

    2

    3

    PPT幻灯片

    数据整理

    2

    2

    4

    PPT幻灯片

    基本统计分析

    2

    2

    4

    PPT幻灯片

    相关与回归

    4

    2

    6

    PPT幻灯片

    差异检验

    4

    4

    8

    PPT幻灯片

    方差分析

    4

    4

    8

    PPT幻灯片

    合计

    18

    18

    36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为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课程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张奇主编. SPSS for Windows—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参考书目:

      卢纹岱主编. SPSS统计分析.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4月

      李文玲,张厚粲,舒华主编. 教育与心理定量研究方法与统计分析—SPSS实用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张文彤,闫洁主编. 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9月

    (九)说明

      本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课程考核方法为考勤(10%),平时作业(20%),考试(70%)。

    三.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 SPSS FOR WINDOWS概述

    一、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SPSS的功能及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各窗口的构成功能及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SPSS软件包的简介

    1.SPSS的产生与发展

    2.SPSS的功能及系统组成

    第二节 SPSS窗口及功能

    1.△数据编辑器窗口

    2.△输出窗口

    3.语句窗口

    第三节 对话框及其使用方法

    1.对话框的构成

    2.对话框使用方法

    第二章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

    一、教学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对数据文件的建立、编辑等的具体操作工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编辑器与数据文件

    1.数据编辑器

    2.数据文件

    第二节 建立数据文件

    1.变量类型

    2.△○定义变量

    第三节 编辑数据文件

    1.△○在单元格中编辑数据

    2.△变量的插入与删除

    3.△记录的插入与删除

    第四节 数据文件的操作

    1.打开与保存数据文件

    2.清除数据窗口

    第三章数据整理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对数据文件的拆分、合并工作,数据的分类汇总及加权处理等操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数据转换

    1.根据已有变量建立新变量

    2.数据文件的转置

    3.数据排序

    第二节 数据文件的拆分与合并

    1.△○数据文件的拆分

    2.△○数据文件的合并

    第三节 数据分类汇总

    1. 分类汇总

    2. △分类汇总的方法

    第四章基本统计分析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对数据进行基本统计分析的方法及操作步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频数分析过程

    1.频数分析

    2.△操作步骤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1.集中趋势

    2.离中趋势

    3.△○操作步骤

    第三节 数据探索

    1.数据探索

    2.△○操作步骤

    第五章 相关与回归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概念、意义、使用条件,并熟练掌握对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操作步骤。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相关分析

    1.△○相关分析原理

    2.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分析操作

    第二节 回归分析

    1.△○线性回归分析基本假设

    2.△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操作

    3.△○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4.多元回归简介及操作

    第六章 差异检验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假设检验原理,掌握对不同条件下样本数据统计量特征的显著性检验的操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Means过程

    1.主要功能

    2.△○实例操作

    第二节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过程

    1.主要功能

    2. △○实例操作

    第三节 Paired-Samples T Test过程

    1.主要功能

    2. △○实例操作

    第七章 方差分析

    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方差分析基本原理,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处理操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Simple Factorial过程

    1.主要功能

    2.△○实例操作

    第二节 General Factorial过程

    1.主要功能

    2.△○实例操作

    第三节 Multivarite过程

    1.主要功能

    2.△○实例操作

    大纲制订人:李明军

    大纲审定人:曲 苒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心理学本科专业教育实习大纲

    一、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教育实习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对师范生的培养具有特殊的功能。根据心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实习要面向中小学,通过教育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育实践,获得教师职业的初步实际知识和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实习目的

    1.使学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师观与学生观,培养学生对心理学事业的热情,增强对中小学教育的了解。

    2.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各种技能综合运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培养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

    3.了解并熟悉中小学的现行管理体制和中小学心理教育与教学改革实施现状,学习所在实习中小学管理和实践的先进经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4.在实习期间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访谈和调查等工作。

    5.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积累经验。

    (二) 实习任务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教学常规工作

    3.师生心理调查工作

    4.教育教学改革

    二、教育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习

    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授课或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实习生完成听、评、析其他实习生的教育活动。

    要求:每个实习生至少开展五次的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实习结束时上交实习教育活动计划。

    2.教学常规工作实习

    内容:结合实习具体岗位,熟悉教学常规及学生管理工作。

    要求:每个实习生至少配班一周或在实习学校教务、团委等相关部门工作一周,听课不少于3次,且均须记好听课笔记,作好评议工作。

    3.师生心理调研实习

    内容:运用所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调研实习学校师生心理状况,全面熟悉师生心理现状。

    要求:写一份研究报告或者教育调查报告。

    4.教育教学改革

    内容:参与实习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或者自己设计教育调查项目。

    要求:撰写活动方案至少5份,实施完整的教学活动至少3次。

    三、对教育实习单位的基本要求及与本专业教育实习内容的关联情况

    实习单位应依据实习时间安排,选派优秀教师作为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业务进行指导。同时,实习指导教师应每天记录学生的考勤,并按照实习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评定意见,给每位学生写出毕业实习评语,做出实习评定。

    四、教育实习方式及管理方式

    学生教育实习活动由教育系成立实习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领导小组选定实习带队教师,有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分组赴各实习学校进行实习。带队教师负责与实习学校沟通洽谈,为本组学生争取良好的实习条件,向实习领导小组负责。

    按8-10名实习生划分实习小组,每组指定一名实习生担任组长,并配备一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在学院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集中进行实习,完成实习计划。

    五、教育实习时间安排

    教育实习时间为12周,安排在第7学期。

    第一阶段:实习动员与实习准备阶段。学习毕业实习大纲,下发实习介绍信。进入实习学校后,第1周用于熟悉环境、教育见习、听课、备课、试讲等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专业业务实习阶段。实习第2周开始上课、参与实习学校教研活动工作和班主任见习工作等;

    第三阶段:实习总结及实习验收阶段。结束前1周用于总结,填写毕业实习鉴定表、实习总结等。撰写教育实习报告、总结,评定实习成绩。

    六、教育实习报告的内容及要求

    (一)实习生个人总结

    实习结束时,每个实习生都应总结自己在实习中的收获、体会和存在的问题、虚心征求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和本组实习同学的意见,完成总结报告。要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提出今后努力方向。

    (二)教育实习工作总结

    教育实习工作总结可在各带队教师汇报材料的基础上拟定,内容应包括:教育实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质量的分析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我系及本专业教学工作的改革意见和建议。

    七、教育实习的考核办法

    (一)考核方法:

    实习结束后必须填写《实习鉴定表》。鉴定须有实习单位的评语,并加盖实习单位的行政公章,并及时递交实习材料。实习成绩评定由系实习领导小组和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实习生在各阶段的实习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按照实习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评定意见,给每位学生写出毕业实习评语,做出实习评定。

    (二)学分:实习成绩合格记学分4分。

    (三)评定标准:实习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四)考核要求:

    1.在评定实习成绩时,要严格控制优秀实习生比例,显示到实习生总结表中的优秀率不得超过10%。

    2.对应参加实习的学生,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实习成绩为不及格:

    (1)没能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不能完成协助班主任或其他教学管理任务者。

    (3)不能完成心理调查研究任务者。

    3.对应参加实习的学生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实习成绩记零分:

    (1)在实习期间缺勤一周以上者。

    (2)因故未参加实习者。

    (3)严重违犯实习纪律造成不良影响者。

    (4)私自更换实习地点者。

    实习成绩不及格和记零分的学生,按照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将被缓发毕业证,必须参加下一届毕业生的实习工作,成绩合格后方可领取本人毕业证。

    八、教育实习的其他要求

    (一) 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

    1.向实习生介绍专业工作实习情况。

    2.安排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或心理学课程教学实习,指导实习生备课或制定活动方案。

    3.观察实习生的教学、教学管理以及心理服务等工作,主持评议会,及时帮助改进各项工作。

    4.指导实习生制定配班工作或班主任工作计划和课外活动实施方案。

    5.严格、公正地评定实习成绩,写出评语。

    6.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全面评价。

    校外指导教师除了要尽到以上6条职责外,还必须安排好学生的实习工作,并负责检查落实。

    (二)实习生小组长的职责

    按8-10名实习生组成一个实习小组,由实习指导教师指定一名实习生为实习小组长,其职责是:

    1.协助指导教师组成小组,同学集体备课、试讲和互相听课,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关心小组同学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反映小组同学的情况和要求。

    3.记录小组工作开展情况、实习生纪律和出勤情况等。

    (三)实习的注意事项

    1.从院系和实习单位的领导,做好各项工作,完成实习任务。

    2.实习生必须参加院系组织的实习前教育活动,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认真学习实习大纲和实习纪律,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以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3.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上下班制度、请假制度等,不搞特殊化,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勤,严格考勤。实习期间不得无故外出,不得提前返校或去其他无关地方,有事应向实习单位和实习指导教师请假。

    4.尊重学院指导老师以及实习单位指导人员的意见,注意精神文明建设,讲究文明礼貌,爱护公物。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写好实习工作日程以及实习笔记,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好实习报告以及实习鉴定表。

    5.注意工作安全和交通安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安全操作规程。若因违反实习纪律和安全工作要求造成自身伤害者,由学生本人负责;造成国家或他人财产或人身伤害的,应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6.在实习单位应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注意搞好环境卫生,积极主动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习结束时,做好告别工作。

    (四)师生心理健康调研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参考题

    1.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常见心理问题调研

    2.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及常见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3.实习学校对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4.实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总结

    5.中小学对心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期望的调查研究

    6.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及教育对策

    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纲制订人:曲 苒

    大纲审定人:刘如平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心理学普通本科专业课程实习大纲

    一、课程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课程实习是学生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理论课程和完成其他教学环节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实习。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课程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一线实践和亲身体验,增强对中小学及心理及教育工作的认识,能为课内的理论知识学习搭建实践的落脚点,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各种技能综合运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学习现场经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课程实习应有的放矢,做到让学生带着任务实习,具体涵盖学校及相关机构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配班工作、教育调查工作、资料搜集等各个方面。

    二、课程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人格与变态心理学实习

    内容:具体运用所学人格及变态心理学理论,通过实践把握个体心理整体面貌,熟悉常见心理偏差的具体表现及矫治方法。

    要求:每个实习生至少开展一周课程实习,实习结束时上交活动计划与总结。

    2.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实习

    内容:在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实习场所,具体运用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疗法等各流派心理疗法开展心理咨询或治疗活动。

    要求:每个实习生至少开展一周课程实习,实习结束时上交活动计划与总结。

    3.学校心理学实习

    内容:采取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多种方式针对实习学校师生心理问题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活动。

    要求:每个实习生至少开展一周课程实习,实习结束时上交活动计划与总结。

    4.教学论

    内容:接触教学实际、获得专业教师教学初步的实际知识,把握从事专业课题教学工作的相关教育教学技能。

    要求:每个实习生至少开展一周课程实习,实习结束时上交活动计划与总结。

    三、对课程实习单位的基本要求及与本专业课程实习内容的关联情况

    实习单位能让实习学生参与实际工作,开展相关课程实习活动,并选派优秀教师或员工作为学生实习的辅导教师,对学生实习业务进行指导。同时,实习单位应每天记录学生的考勤,并按照实习要求结合实习单位的评定意见,给每位学生写出实习评语,做出课程实习评定。

    四、课程实习的考核方法

    实习结束,每位学生必须撰写一份实习总结。指导教师根据下列标准评定学生实习成绩,成绩采取百分制。

    1.实习任务完成情况(60%)。包括完成规定的实际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各项任务。部分教学实习可设现场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实习态度(10%)。包括即时观察,认真记录实习过程、实验现象等。

    3.遵守纪律(10%)。包括出勤情况、遵守实习场所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表现。

    4.实习小结(10%)。

    5.实习作业或实习报告(10%)。

    实习考核不合格者,经本人申请,所在系审批,可重新实习一次。

    大纲制订人:曲 苒

    大纲审定人:朱金卫

    制订日期:2012年3月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