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年)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外国语学院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夯实基础、凝练办学特色,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学校学科专业、教师队伍等专项发展规划,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外国语学院全院师生员工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一)专业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师范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已有英语本科专业的基础上,新增翻译本科专业,优化了学科布局,丰富了专业内容,拓宽了人才培养路径。英语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二)本科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1.更新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思路进一步明确
坚持“融通中西,知行合一”与需求导向,以“厚基础、重实践、强应用”为培养目标,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着力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础、注重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外语学习了解人文社科知识,开阔人文视野,提高核心修养,培养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2.加强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内涵发展
加强课程改革创新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创新方法、搭建平台、智慧赋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调整课程内容,提升专业考试过关率;遵循“金课”标准,坚持课程思政,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3.强化协同育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初步构建了“八结合”的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坚持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境内境外)相贯通。落实UGS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产教融合,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
4.打造特色品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打造凸显外语学科和专业特色的“英华文化节”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季”第二课堂活动,融通中西文化,夯实专业基础,强化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推进学生全面成长。
5.强化多元评价,形成动态的学生综合评价
加强过程性评价,引入师生评价、生生互评、用人单位评价、家长评价,构建过程性+终结性+主观+客观的评价模式;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学习的评价,考查学生学习的投入度、学习成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
2016-2019届英语专业平均就业率90%以上,英语专业72%的毕业生从事教育、文化及信息技术等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五年来,75名毕业生考取境内外研究生,考研率为6%。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达到同类院校平均水平。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突出成绩。获得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三等奖、写作大赛陕西赛区特等奖、阅读大赛陕西赛区一等奖、第四届中西部翻译大赛陕西赛区英语笔译一等奖以及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等奖项共计29人次。
(四)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近五年,新增硕士学位教师10名,师资队伍不断壮大。认真落实“传、帮、带”机制,通过新入职教师过关训练、青年教师微型公开课、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教研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聘请4位省内教授担任特聘教授,邀请国内知名学者、教授来校做报告20场;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58人次;组织21名教师赴英国高校研修、9名骨干教师参加线上高级别项目申报培训会,线上线下、境内境外结合,促进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鼓励支持教师读博,目前有5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
(五)教学科研成效显著
以校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为依托,组建3个研究机构和5个研究方向和团队,。16名教师入选学校高层次人才梯队。五年来,教师参加“高校外语微课大赛”、“省级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学获奖25项,其中省级以上9项;出版专著、教材、教辅28部,出版译著2部;教师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35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3篇;科研和教改项目立项149项,其中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47项;获得专利5项;教学、科研获奖34项。
(六)积极服务区域教育发展
承担“国培计划”培训和省级培训任务,2016年以来,共计培训中学英语教师1000多人。落实“职前促进职后、职后反哺职前”的一体化培养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横向项目为依托,联合陕西省陈江丽名师工作室,赴实习实践基地黄龙中学、留坝中学等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城乡教师协同发展。
二、面临的形势
(一)形势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是学校落实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复评整改任务、推进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时期,也是外国语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内涵式有特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教育部、陕西省持续推进“四新”建设和“双万计划”,全面开展师范专业认证,以及《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出台,这些都对于外国语学院进一步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加强初中英语教师的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机遇和挑战。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虽然学院的建设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同类地方师范院校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师范类英语专业和新办的应用型翻译专业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
2.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完善,对外交流合作渠道有待加强。
3.教科研总体实力较弱,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建设不足,团队作战开展教研、科研有待加强,高级别项目、论文和获奖数量不足。
4.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数量大,培养压力高。具有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等高层次人才不足,缺少学科、专业领军人物和标志性成果。
三、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校地方性、师范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对接行业需求,坚持学生中心、需求导向,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基层,突出教师教育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相结合特色,实现师范类英语专业与非师范类翻译专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以英语教育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为牵引,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成效,努力培养服务基础教育和中小企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初中英语教师和高素质翻译人才。
(三)发展目标
1.学科建设。凝练学科特色,加强科研梯队建设。加强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的申报,鼓励申报科研创新团队。遴选学院科研创新团队2个、培育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2.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深入推进英语师范专业+翻译非师范专业布局。完成省级英语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任务,新增校级一流专业1个。建设公共选修课10门,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力争通过英语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3.人才培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体系。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000人,其中英语专业760人,翻译专业240人,师范生占比不低于75%。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85%,考研率达10%。
4.课程建设。按照“金课”建设标准,强化课程内涵建设,保证教学质量。新增省级“一流课程”2门以上;新增校级“一流课程”4门以上;新出版教材4部,新增省级优秀教材奖1项;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
5.教学研究。以研促教以研促学,提升教研成效。新增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10个,省级教改项目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6个,培育省级教学团队1个。
6.师资队伍。外引内培,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扩大专任教师比例,具有高级职称教师人数达到40%以上,“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20%以上。推出省级教学名师1个,校级教学名师2人,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比赛,获奖10人次以上。
7.开放办学。加强与国(境)外知名高校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学生赴境外交流。积极拓展与中学和企业的合作渠道,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培训效益,争取五年内累计培训各类人员200人次。
8.服务社会。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积极承担参加“国培” “省培”教师培训项目、以横向项目为依托,参加城乡教师协同发展项目。学生每年参加暑期支教活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四、主要任务
(一)学科建设
围绕“英语语言文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工作,依托校级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所和一带一路语言服务中心三个机构,借力本学科特聘教授、专业发展指导专家,凝练学科特色,加强科研梯队建设,力争建成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
(二)专业建设
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一流课程建设、加强大学英语综合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改革等举措,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到2025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000人左右,本科生比例占100%;加强英语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完成英语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任务,英语专业通过师范专业二级认证;翻译专业成为校级一流专业。
(三)课程建设
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抓手,全面推动大学英语“金课”建设;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教学团队建设,以创新课堂教学为抓手,突出课程思政视域下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建成省级“一流课程”2门;新增校级一流课程4门,培育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获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培育省级教学团队1个。
(四)人才培养
1.坚持学生中心,实现三全育人。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培育高素质人才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构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搭建多层次教育协同平台,实现三全育人。
2.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围绕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这一中心,坚持教学实践训练和社会实践训练两条主线,以活动、竞赛为抓手,以观摩-见习-实习-研习为主要阶段,组织学生参加特色品牌活动;开展暑期支教、送教下乡、基础教育教学调研、境外实习、志愿服务、参加大创项目等实践活动,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境内境外”八方贯通。
3.搭建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组织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国才杯”三赛、中西部翻译大赛等竞赛活动,加强锻炼和展示。加强对外交流工作,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 “2+2”、“3+1”合作培养项目、交流项目和国外带薪实习、汉语志愿者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构建指导体系,服务学生发展。设立学生专业指导小组,指导学生学习生活、考研比赛、以及社会实践等,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加强学生社团指导工作,帮助英语学习社团和志愿者团队顺利有效地开展工作。加大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提升求职技巧,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切实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发挥校友在学生指导、实习就业、服务社会等工作中的作用。
(五)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加强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纠正学术领域不正之风。完善师德考核评建体系,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力争增加省级师德标兵1人、校级师德标兵4人,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1次。
2.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强青年教师在职培养培训的力度。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系列以赛促教、科研方法培训、高级别项目申报论证、文献分享等活动,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扎实推进以课程为平台的教学团队建设,加大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培训;加强教师对外交流工作,选派教师到国内、国(境)外高校考察、进修、访学。到2025年教师参加省级以上教学获奖8人次。
3.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10名国内外著名中学校长、基础教育教学名师、高校专家学者担任专业建设指导专家;聘请15名省内外优秀一线教师、教研员担任实践导师;聘请5名国内外商贸企业负责人、行业导师担任实践导师;“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占教师队伍比例达20%。
(六)科研创新
1.完善科研工作机制。发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育,以团队建设培养骨干力量,以骨干力量建设提升团队水平;完善外国语学院科研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科研奖励和资助力度,完善科研考核办法,发挥科研考核杠杆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2.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依托英语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凝练学科特色,加强科研梯队建设;进一步明确三个研究方向,即英语语言文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和翻译的研究重点,发挥科研团队作用、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3.促进科研成果产出。加强科学研究成果的物化工作,争取发表和出版高质量的论文、著作和教材;搭建校-地-校合作平台,建立高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强与商贸、文化翻译公司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凸显学前、商贸特色翻译方向的研究,增强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社会服务功能。
4.加大交流与合作。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积极邀请国内外高校专家教授举办学术讲座;加强与省内外、境内外同类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省内外基础教育研究院所、境内外高校和中学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凸显师范特色、学前和商贸翻译方向的教研水平。
(七)社会服务
1.优化教师发展服务体系。以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探索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衔接互动机制,积极参与建立陕西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配合学校师资培训中心,提高英语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2.助力英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发挥高校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和教研员作用,强化骨干引领,通过送教下乡、骨干教师联合教研、名师+研修、召开基础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等多种方式,促进城乡教师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3.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依托多维立体ELT-online英语教师同行互动资源共享平台,融合高校、政府和中学资源,协同学校英语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所、陕西省译协中小学委员会、陕西省名师工作室等机构,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推动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咨询、服务一体化。
(八)党建工作
1.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学院党委班子自身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学院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严格基层党组织管理和党内政治生活,深入开展警示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院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突出培养领导干部讲政治、敢担当、有作为,注重培养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实干精神,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依据《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学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际,班子团结形成合力,明确工作责任,定期研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切实做好规划方案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后。
(二)细化目标任务,狠抓贯彻落实
根据规划列出工作目标和任务清单,由分管班子成员细化任务,夯实责任,明确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学生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抓好落实,把工作重心落实到教学管理的强化、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水平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上,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三)二级委员会发挥作用,提升实施成效
发挥学院学术、教学工作、学位评定、教学督导、学生工作、教师专业发展6个委员会作用,建立规划监测调整机制,根据形势变化和要求,及时对规划目标和任务进行调整与优化。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推进机制,将规划任务逐年分解,与年度计划紧密结合,确保目标任务的落实。完善考核机制,加大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统筹协调与监督检查。
(四)注重宣传引导,倡导全员参与
加大对学院“十四五”规划的宣传,以网络、微信、QQ、学院官微等为载体,组织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规划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深刻理解学院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增强师生员工对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认同感,人人参与,加强协作,积极配合,关心支持学院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和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