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理健康>心灵驿站>正文
择业过程中易出现的心理偏差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30日 16:47 浏览次数:[]


大学生择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受社会、家庭等诸多外因的限制,而且受自身心理的制约,是社会环境、群众舆论、个体心理的集中反映。近年来,随着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面对就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大学生思想渐趋成熟,能够做到正确的面对和接近现实。但是,在具体择业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却呈多种幼稚、不成熟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急功近利的心理

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择业时只顾眼前利益,过分注重经济效益,讲究实惠,忽视个人的发展。他们的观点是“管它专业对不对口,挣钱第一”,“前途、前途、有钱就图”,“先挣钱,后搞专业”。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时,有些毕业生首先问及的是单位的效益如何,待遇怎样,住房能否落实,奖金是否高,而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不加考虑。他们的眼睛只盯着外贸、金融、保险和电信等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很少问津企业、科研、教育等更能发挥他们才能的部门。在择业中表现出急功近利的趋势,让用人单位反感,使得一些学生虽各方面条件不错,却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有些毕业生自恃专业紧俏,个人条件较好,在就业中总期望理想中的最好单位出现在自己面前,在用人单位热情邀请下,态度矜持,不置可否,待价而沽,从而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好机会。

2、焦虑急躁心理

绝大多数毕业生面对双向选择和竞争日趋激烈的人才市场,在推荐自己的过程中,都在担心能否选择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工作岗位,能否在双向选择时正常发挥,恰当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用人单位能不能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或自己没有文体等特长而不录用;特别是女生更是担心用人单位连面试的机会都不给。在择业的过程中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毕业生的成就动机,更好的去做准备工作,但是过度的焦虑会影响毕业生在择业中的表现,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3、自卑畏怯心理

不少大学毕业生择业时都不同程度存在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会严重影响择业。有些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竞争实力不够,因而在择业中缺乏一定的信心和勇气。由于对自己能力的过低评价和自卑心理,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表现出被动性和退缩性的怯懦心理,不敢自荐,应聘时唯唯诺诺、语无伦次、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而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心目中的形象。由于怯懦,他们常常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以至于错失良机。

4、依赖盲从心理

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存在明显的依赖心理。他们虽然接受了三四年的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因此从众心理在求职择业时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他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于是人们在求职时纷纷拥挤在国家公务员、外企,金融等行业部门。这种从众心理说明很多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选择工作更多是盲从,而不是从自己的专业、兴趣、能力以及性格等方面去综合考虑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

5、虚荣攀比心理

大学生参加大规模的招聘会尚属首次,他们在这种场合评价自己的价值能否得到承认的最常见的办法是互相攀比,比周围的同学哪个选择了知名度高、效益好的单位,哪个同学去了大城市或高层次部门。在他们心里总有一个念头就是“我不能比别人差”、“我不能不如人”。尤其是学习稍好的学生更是如此,于是在选择中,攀比嫉妒,强求心理平衡,总是把别人强作为标准,“这山望着那山高,这花看着那花俏”。有的同学自己毫无主见,总是随波逐流,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盲目跟着大多数人走,忽视了自己的特长。结果,不从实际出发,延误了时机,丧失了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上一条:想要涅槃,先做好烟火中的人
下一条:你快乐吗?

关闭


  •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神禾二路
  • 邮编:710100
  • 电话:029-81530080
  • -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陕西德育网-陕西省学生资助网
版权所有: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工在线 技术支持:西安泽瑞通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