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6年工作总结
2018-11-13 19:55(点击:)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的攻坚之年。在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刻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立德树人,推进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理论学习,出台了《2016年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意见》,全年共举行党委中心组集中专题学习10次,专家宣讲团报告会2次。制定了《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学校章程、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制度,坚持通过党委会议、校务会议,讨论研究学校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事项。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开好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营造了团结、信任、和谐的氛围。完成了省委第二巡视组对学校党委的巡视工作,扎实做好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

(二)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校党委切实履行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党组织设置,完成了15个基层党委、党总支和102个党支部的换届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举办了首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红色讲解员进校园”等培训,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结合学校年度考核办法的修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党建责任制考核评议办法,开展了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

(三)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省委和省委高教工委要求,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三项机制”,制定了我校《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及干部换届和选聘工作实施方案,坚决把好程序关口,严格干部职数和岗位设置,加大年轻干部的选拔力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推进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顺利完成了中层领导班子换届和处科级干部选聘工作。严格落实干部监督工作,认真做好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抽查工作;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和监督,严格落实处级干部家庭婚丧嫁娶审批备案、因私出国(境)审批、干部离任审计、校外兼职审批等工作制度,强化干部纪律规矩意识。

四)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校党委把“两学一”学习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进行谋划,研究制定了学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内容安排。学校班子成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参加专题学习研讨、参加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先后组织讲授专题党课54次、举办干部培训报告13次,努力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深入推进学习教育,开展了“两学一做”知识竞赛、走访慰问老党员、关爱留守儿童、书画展、歌唱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强化督促检查,制订了督导工作方案,抽调党务干部组成督导组,深入基层党委、党支部进行全程检查督导。坚持紧密联系实际,对标聚焦,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整改方向,建立了“两学一做”问题台账,狠抓问题整改。

(五)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持续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和定点扶贫工作;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邀请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宣讲队进校园宣讲,组织师生党员赴延安培训学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严格落实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的审批制,强化校园网络信息排查,不断规范自媒体的管理。

(六)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聚焦学校中心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建立了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层层签订责任书,层层抓好落实。加强对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建立了纪检监察综合信息平台,构建了网络动态监管系统。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续规范公务用车、工作用房、业务招待、培训差旅等,开展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

二、着眼顶层设计,绘就发展蓝图

(一)科学绘制发展蓝图。制订并实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一是扎实开展教学评建,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二是扎实推进转型发展,2020年建设成为我省应用型示范高校。《“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各专项规划已经校务会和党委会研究通过,即将颁布实施;各院(系)规划正在修订完善中。围绕“十三五”时期两大历史任务,出台了学校《2016~2019年本科教学合格评建实施方案》和《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描绘了“十三五”时期学校发展蓝图,进一步明确了“十三五”时期学校面临的教学评建和转型发展两大历史任务,以及创建省级“一流学院”的发展目标。

(二)持续推进综合改革。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和学校实际,正在研究制定《深化综合改革,建设“一流学院”实施意见》、《“一流专业”建设实施意见》和《实现追赶超越实施方案》。实施了新一轮全员岗位聘任工作,进一步激发了教学单位的办学活力。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搭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平台。我校申报的产教融合项目-儿童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已获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审批通过。

(三)科学决策重大事项。全年召开党委会32次,研究议题88项;校务会议19次,研究议题97项。其中学习传达中省文件14项,审定管理规章制度36项,研究干部和组织人事工作29项,安排教学科研工作31项,基础设施建设28项,讨论学校发展规划等12项;召开各类专项工作推进会30余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体现了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的要求;突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突显了新建院校建章立制和建基立业的阶段性重要任务。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一)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召开了第二届教学工作会议,分析了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两年教学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校党政领导和各级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听课200余节次;深入教学单位检查教学工作、巡视考试工作10余次,了解教学基本情况,研究解决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二)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教育学、应用统计学、文化产业管理和特殊教育学4个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批准,除特殊教育学外的3个专业已开始招生,目前学校本科专业达20个。新申报的财务管理、运动健康、应用化学、物联网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5个本科专业全部通过省级评审,已上报教育部。启动了“一流专业”建设计划,专业内涵质量进一步提升。

(三)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转型发展要求及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需要,全面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修订的培养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平台引领模块的课程体系,强化了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比例大幅提高。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学前教育“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示范引领作用。选派30名本科生赴新西兰、台湾交换学习,选派15名本科生赴陕西师范大学学习一年。与宝鸡市金台区、陕西天佑医疗投资管理公司、西安韵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校地、校企和国际合作的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五)教学改革与创新持续深化。启动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程、SPOC、MOOC)、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和公共通识选修课程建设工作。立项建设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94项。获省高等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学前教育系获批为省高校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幼儿园组织与管理》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创业实用指南》获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6名教师入选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库。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8项获批省级立项,24项获批国家立项,立项数创历史新高。

(六)实践教学工作扎实开展。修订完善了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组织800余名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到企业开展生产实习,3200余名师范类专业学生到128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教育实习。成功举办了首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竞赛活动。学生参加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技能大赛分别荣获三等奖2项;参加第三届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2项。

(七)教学评建初见成效。召开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建工作动员大会,颁布了《2016-2019年评建工作实施方案》,对评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和全面部署。校评建工作领导小组到数学系、美术系、学前教育系开展评建工作检查指导。学校又对各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集中开展了评建工作年度检查验收工作。通过两次大检查表明,评建工作动员会后,各院(系)、各部门评建工作全面展开并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均制定了评建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限任务,形成了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教学条件改善,修订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生的学风进一步好转,教学评建初见成效。

(八)成功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启动了学位授权单位和授权专业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省学位办组织的考察评估,学校成功获批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6个本科专业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专业。隆重举行了首届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仪式。首届本科毕业生1809人,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99人,考研率达5.47%。

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

(一)召开第二届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学校召开了第二届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总结了三年来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未来几年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三个专门委员会及各院(系)二级学术委员会;启动了校级重点(扶持)学科和首批高层次人才中期考核工作。

(二)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核心价值观培育与红色文化基因传承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获批为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项省级重大课题获准立项,一批重要学术成果在《陕西日报》发表,被光明网、人民网、新华网全文转载与省伦理学研究会、省价值哲学学会共同举办了“信用伦理与核心价值观培育”研讨会,学术影响逐步扩大。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前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力抓团队组建、课题申报、成果孵化和特色打造,积极推动了聚焦学前教育的跨学科应用研究。

(三)科研立项和成果取得新突破。全年获批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72项,获资助经费150余万元。黄彦震博士主持的《饶应祺治理新疆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省部级项目49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十三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项,省高校管理项目2项,省哲社项目7项,科技厅项目6项,基础教育重大招标课题3项,省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15项、西安市社科规划项目14项,获批厅局级项目21项,获资助经费150余万元。荣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实现了我校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的新突破。

(四)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取得新成绩。与陕西天路通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成立“柿子深加工研发中心”并落户我校,加大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力度,获企业资助经费30万元。校社科联精心组织“社科专家基层行”科普宣传服务活动,先后获多项国家和省级“优秀社科普及作品奖”及社科联系统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奖。

(五)《学报》办刊质量稳步提高。顺利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在全国教育院校学报研究会第五届质量评比中荣获“全国教育院校优秀期刊”称号,《学报》“学前教育研究”专版栏目荣获“全国教育院校期刊特色栏目”称号。

五、注重能力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持续提高

(一)实施新一轮全员聘任工作。805名教职工分别被聘用到教师岗位、专职辅导员岗位、管理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启动了人事档案数字化系统和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了人事档案和人事信息管理。

(二)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引进和接收博士、硕士研究生48名。4名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8名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2人已经发文,6人通过评审),48名教师取得副高级职称(16人已经发文,32人通过评审)。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职称和学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精心组织新教工校本岗前培训。利用网络培训资源,建立“教师在线学习中心”,为教职工搭建了国家级优质课程资源的网络学习平台。选派48名教师赴厦门大学高级研修培训;选派8名教师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访学;组织11名英语教师赴英国华威大学研修,进一步开拓了教师的视野和思维,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圆满完成14所高校755名教师岗前培训任务,我校66位教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四)教师获多项省级奖励。1名教师获陕西省第10届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名教师被授予“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分别获省高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4人参加省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2名教师获省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三等奖。

(五)聘请知名教授讲学。制订并实施《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选聘与管理办法》,聘请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维佳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江光荣教授等29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特聘教授和兼职教授,指导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为师生做学术讲座和报告会30余场次。

六、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学生工作再创佳绩

(一)多途径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育人讲坛”和各类特色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各院(系)开展特色活动的积极性,利用主题教育活动、党课、团课等渠道广泛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从爱国主义、道德素养、价值规范、人生追求、职业规划等方面引导学生成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机制逐渐形成。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辅导员国培、省培、校培三级培训长效机制,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1名辅导员荣获“陕西省十佳辅导员”称号,2名辅导员分别获全省第四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三)构建“五位一体”资助育人体系。不断完善“奖、助、贷、勤、免”全覆盖的资助育人体系。全年累计发放奖助资金2450万元,获奖受助学生达8600余人,占总人数的56.49%。提供勤工助学岗位300多个,发放劳动报酬50万余元。为49名特困学生减免学费11万元。实现了贫困生资助全覆盖、零差错和零投诉的目标。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亮点突出。暑期组织9支社会实践队伍、200名共青团员奔赴省内10多个县(区)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省市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组建了青年志愿者总队,累计注册青年志愿者4200余人,向社会提供了近3000小时的志愿服务。2人分别被评为陕西高校志愿工作先进个人和陕西高校最美志愿者。

(五)招生工作成绩显著。2016年招生4712人(本科2267人,专科2445人),超额完成招生任务。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质量工程”。组织开展了高职专业综合评价考试招生工作。本科生省外录取第一志愿报考率79.6%,省内录取第一志愿报考率66.4%。各批次录取分数进一步提高:文科超二本线15分;理科超二本线12分;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拓宽继续教育招生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招生规模实现翻倍增长。

(六)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就业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加强与各地市教育局、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不断巩固和拓展就业市场。2016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12%,高出全省88%的平均水平。通过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我校毕业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七、优化培训体制机制,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一)创新培训模式。实施“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校园长培训计划和“五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教师培训策略,切实增强培训效果、着力打造培训品牌、构建完整的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训后跟踪机制,积极探索开放培训和跨省跨境合作培训,实施了一批高端培训,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二)推进培训平台建设。推进首批教育部—乐高“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完成了乐高专用教室建设工作,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省外高校合作,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远程培训。我校被确定为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教学研究基地。

(三)培训项目和数量大幅增长。组织开展了“国培计划”和“教育部—中国移动”等国家级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4期,陕西省高中、初中校长及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项目等省级培训3期,沈阳市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等合作培训4期,共培训校园长1900余人。组织开展国培计划项目12类24班次,省培项目10大项28班次,培训教师4100余人。承担了20名西藏阿里地区青年教师为期一年的赴陕研修培训工作。举办全国就业指导系统培训班、人社部“高级创业指导师”资格培训班、陕西省SYB创业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500余人;首次面向我校数学系、计算机系、学前教育系应届毕业生开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培训学生80余人。

八、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一)基础建设工程稳步推进。雁塔校区教学主楼装修和校园景观绿化工程项目通过验收检查,正式投入使用。长安校区学前教育实训楼建设竣工,即将投入使用。长安校区综合体育馆建设项目已经省教育厅批准,并报送省发改委审批,正在进行前期建设相关工作。完成了网络服务中心大厅建设工程并已投入使用。幼儿园建设项目相关报批手续正在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审批中。

(二)开展了校园环境整修及服务设施建设。完成了长安校区中心广场维修及台阶步道改造工程和雁塔校区天然气管道改迁工程。完成了长安校区学生公寓毕业生宿舍内部粉刷及维修、学生餐厅粉刷及维修、教学楼部分教室维修、雁塔校区人才宿舍粉刷及维修等工作。启动了大学生生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招标确定了投资单位并签订了合作协议。

(三)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了长安校区教师公寓市政供暖工程,实现了按时供暖。雁塔校区教职工住宅楼建设进展顺利,新1号楼6月主体封顶;新2、3号楼9月主体封顶;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协调下,学校与省教科所签订了省教科所办公场所搬离雁塔校区、我校为其加建部分职工住房的协议后,新4号楼于9月底正式施工,目前我校职工住宅楼已建至地上四层。长安校区教师公寓绿化工程、图书馆北侧园林景观和停车场建设方案已经相关会议研究通过,即将付诸实施。教职工年终福利进一步提升。

(四)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出台了学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了《差旅费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完成了全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学校被评为我省高校资产清查工作先进单位。确定实验室建设项目31项,22项已建成,9项正在建设中,合同总金额1023余万元。2017年预计实验室建设17项,合计金额925万元。加大图书文献资源采购力度,新增纸质图书18万册,强化内部管理,启动全馆阅览室的展架、台架整理工作。

(五)全过程、全方位开展监察审计。紧盯资产购置、资源配置和工程项目等重点内容,加强廉政风险信息采集、分析、研判,构建了采购活动网络动态监管系统。加强工程项目预决算审计及全程跟踪审计工作,完成长安校区5、6号学生公寓、住宅楼土方和配电工程、雁塔校区教学主楼装修及校园绿化工程、住宅楼基坑工程等12项重大基建工程审计,送审资金1.22亿元,审减2076万元,审减率17%。完成了32位处级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六)校园信息化网络系统初步建成。引进校园网升级改造和校园一卡通项目建设资金共计1500余万元,完成了长安校区校园网升级改造项目,校园网络出口带宽扩大了8倍,校园网覆盖率由原来的40%提升到98%,长安校区教学、办公区域、学生宿舍、食堂、绿化休闲区以及雁塔校区5、6号楼实现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校园网络性能和安全性极大提高。启动了校园一卡通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公开招标阶段。

九、实施文化铸校战略,校园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庆国庆·迎新生军民联欢晚会”、“校园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体育文化节”、“墨香校园·美在师院”大学生书画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97周年系列活动、“红色文化进校园”、职工趣味运动会等各类文体活动;举办了体育文化节,组织开展了离退休老同志春游、秋游、老年集体生日会多种形式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先后承办了“中国校园网双十佳诗歌展暨第三届陕西青年诗人奖”颁奖典礼、“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散文大赛颁奖典礼等大型社会文化活动。我校参加省教育工会主办的“2016年陕西高校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女子运动会”荣获一等奖。音乐系合唱团参加西安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16年西安市红五月音乐会暨市级合唱比赛”获二等奖,与西安音乐学院等高校联合举办了“歌声中的意大利文化”、“永远的信天游”音乐会;中文系组织“带一本字典,登上未来讲台”毕业典礼被《中国教育报》宣传报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系列活动被评为“2016年陕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着力打造“神禾大讲堂”品牌。设立“神禾大讲堂”,出台了《“神禾大讲堂”管理试行办法》。邀请省内外著名学者讲学或举办学术活动50余次,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各院系定期组织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等,校园学术氛围日益浓厚。

(四)多种载体营造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广播、橱窗等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发挥宣传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校报定期发布和“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上线,成为宣传学校和与师生交流的全新信息发布载体,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五)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优化育人环境,精心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工程,基本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校园美景。新建的教师公寓区樱花走廊、学前教育实验楼前的行知广场等校园人文景观,烘托出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学校影响力逐步扩大

(一)广泛参与省内外高校交流。选派人员参加“全国地方院校发展研讨会”、“2016年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年会暨校长论坛”、陕西省“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背景下教学督导工作研讨会”等各类研讨交流会,进一步扩大了我校的社会影响。组织参加“第六届陕西高等教育博览会暨招生咨询会”并获得优秀组织奖。

(二)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全面启动与陕西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协议的实施。先后就学位评审、教学评建、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校园建设等赴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学院、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考察,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先进的办学实践经验。

(三)不断扩大同国(境)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交流。组织人员到德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知名高校考察访问,参加研讨会达40余人次;接待俄罗斯、新西兰、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校负责人、香港新界校长会中小学教师交流团、台湾高雄中学教师参访团、台湾中小学教师参访团等单位团体来访200余人次;我校美术系师生与新加坡教师美术协会会员联合举办了书画作品联展。

十一、加强督促检查,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一)完善安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和维稳责任,完善了校园安全形势研判机制和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建立了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强化了领导带班和处级干部、学工系统及各院系值班制度的检查与落实。2016年初被省委高教工委、省综治办、省公安厅联合授予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全年无重大不安全事故发生。

(二)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检查。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先后组织开展了实验实训室人员消防技能培训、饮食中心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等培训和“大学生消防安全宣传月”教育活动。经常性开展学生公寓用电、实验实训室药品管理和消防等重点区域的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落实。

(三)完善技防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经过三次改造、整合,最终完成了安防系统数字化、高清化、智能化、集成化、可扩展性的功能信息化视频监控操作平台,实现了接警处警联动、全方位24小时适时监控。目前已在学生公寓、教学区、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主干道、门卫通道等区域安装457个监控点位,监控覆盖面积达95%。加强了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创造了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

关闭窗口
Baidu
map